严嵩这一家子---严嵩与高祖严孟衡

严孟衡(1385-1446),字平庵,亦字衡中,乃严嵩高祖也。明朝永乐九年中举,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中进士,是严嵩故里介桥村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进士,最高做了四川右布政使(从二品,大概相当与现在的省级领导)。严孟衡外表高大魁梧(严嵩的个头估计遗传了他的高祖呵),一生勤奋俭朴,公正廉明,积蓄少得可怜。做官30年多年,因为有个每餐只吃青菜的习惯(严嵩喜吃素淡酱菜与高祖老爷子也是有关的),人们又送他“严青菜”的雅号。

    严孟衡由于积劳成疾,突然病逝于四川任上,灵柩用船运回分宜,因家当积蓄太少,船漂漂然于水面,摇晃不已有失安全,负责运送灵柩的家人只好抬来一块大石头,放入船内以镇风浪,后人称这块石头为“布政石”、“清官石”。为纪念这位清官,人们还在石上刻字题诗,称赏他“扁舟羽驶,是作满赢,沛淮仗信,庸蜀著清。” 大概意思是:归葬扁舟因载物过少,在水上象羽毛一样飘荡,而放上此等石块后才充赢稳重,他在沛淮一带为官有好名声,在四川更以清廉著称。            

    这块石头宽约二尺,厚四五寸,扁平,灰白色,人们称它为“布政石”(也有名“廉石”、“清官石”者)。开始丢弃在江西新喻县河道上岸的河边,为纪念他,人们又搬回到严嵩故里分宜介桥村。                                                  根据《分宜县志》转韩中甫《大室山人集》中的记载,还有这样一则趣事:四川严布政使胆大廉洁、为人耿直(严嵩相比他的高祖则属于隐忍怀柔性格喏),自入任至掌藩政使的三十年来,每食一蔬,人谓之严青菜。有一年四川新滩地方洪水爆发,河岸坍塌;泥石阻流,水急波旋,行舟下泻,即使是善操舟者,也十有八九葬身鱼腹,说有鬼怪在那里兴风作浪。一天,严孟衡乘舟路过那里。当他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即在船上祷告神明曰:“吾日食蔬而厚殖民,神当福哉。”祷罢,整理衣冠,端坐船头,命舟直下,安然无恙。人以为神。

    严孟衡初授行人司行人,随后授山西道监察御史。他一身正气,按法办事,一些朝廷大官有不法行为,敢于上疏弹劾,故所在官吏不敢为非作歹,一些正派的官员则慕其风采。因他工作过得硬,又升为浙江按察寺副使。在他到任的头天晚上,官吏们对防火的警惕性不高,把衙门烧着了,案牍焚毁一空。火灾出现后,官吏们通过种种关系,逃避罪责,而严孟衡却站出来甘愿承担责任,以致他到任不久就撤职,归家闲居。一年后,有抱不平者出来替他说话,说这是冤枉,结果宣宗皇帝朱瞻基给他平了反,官复原职,调任四川按察司副使。

    明成祖朱棣是个非常残暴的君主,嗜杀戳,对他的旨意有所违背,或杀头,或打入监狱,因此,当时法网密布,受冤枉关进班房的人不少。京城如此,地方亦然,故严孟衡到四川任按察司副使时,牢狱里关着很多人。其时朱棣已死,正处于政治、经济、人事调整时期的所谓“仁宣郅治”的好时期,严孟衡大刀阔斧,认真清理冤案,有时一个案子便给十几人平了反。监察副使任职九年,明英宗朱祁镇认为他工作得力,又将他升为四川右布政使。但只任职三年,便因病死在任上。

    严嵩非常敬佩他的高祖,常写诗称颂高祖(见《钤山堂集》)。他还为高祖重新刻字立了墓碑。严嵩故里文保单位毓庆堂内有一块墓碑,上书“四川布政使”等字,便是严嵩做南京礼部尚书时期的清明时节,回家为高祖严孟衡重修墓坟所立,碑中所刻正是严嵩的手迹,同他另一处手迹—山东曲阜孔林的门楼“洙水桥”几字同出一辙。

<<:  严嵩这一家子---严世蕃的绝技

>>:  严嵩曾孙严云从高中武进士

贵州严氏支系1

贵州印江严氏世系图 “贵州印江严氏世系图”的说明:纵观严氏宗族历史,一直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世系记述...

侧看庄子:古老阅读的现代体验

一   在《天运》中庄子就说“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

郭象的“玄冥之境”说

  郭象哲学有两个重要独特的名词,一个是“独化”,一个是“玄冥”。这两个名词之所以重要,因为前者是...

庄汉梁:农民奋起保家国

  ▲2003年健在的凤山庄抗日杀敌自卫中队队员,前排左起庄松钦、庄兴钟、庄蕃仔;后排左起庄京忠、...

鄂州市庄严宗亲联谊4月嵩山举行宗祠竣工开光庆典

鄂州市庄严宗亲联谊会信息发布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燕矶镇嵩山村严家畈荣三公宗祠重建工程于2010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