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的史学价值(五)

  以上考春秋以降历史人物共一百二十一条,仅四条违悖史实。其余:史据较为确凿者二十四条,史据不足,但前后一贯者五十七条,这两类凡八十一条,均属可信的;而史据不足,但均属可能者三十六条。

  从这个统计的结果看,《庄子》中所及历史人物(包括重言人物,也包括寓言人物)的相互关系,即人物的行辈、姓字、国籍、身份、行踪等形式方面的杠廊,十之八九是可靠的。因此,无论考“三言”的实际含义,还是考其所记历史人物,都十足地证明:《庄子》的作者是造伪无意而取信有心,对《庄子》的怀疑是缺乏根据的。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真理的认识,勿为前贤的思想所束缚,这是对的,但从史料学的角度看,尽信和不信都不是辩证态度。如何运用史料,由虚妄中见真实,由真实中见虚妄,这可以说是考据学的不二法门。一部考据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由虚妄变真实,由真实变虚妄的云伪存真的历史。

  从理论上说,即使象《列子》这样的伪书,也必定有它的史料价值,这全看怎样取舍。对《庄子》的研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庄子》寓言,可称之为史料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确实,要怀疑《庄子》寓言皆妄,这比反过来证明它有可信的方面,实在是省力得多。

  唐陆德明《释文序录》说《庄子》“言多诡诞”,史迁《庄子传》则说庄子“著作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弦外之音,大概是告诫世人,不可轻信《庄子》,尽管史迁自己也不免有老子活了二百岁这样荒唐的记载。史迁《庄子传》又说:“《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这就近旨责庄周为大杜撰家了。当然,《庄子》的确不乏“子虚先生”、“无是公”,如“天根游于殷阳”一类便是,但这可作一种文学性的变体看,庄子发明寓言的初衷,无非是要使人相信,以避“老王卖瓜”之嫌,因此,其历史人物越真实,才越合庄子的本意。可惜世人偏偏不中庄子的圈套;特点有史迁以降,历代文人学者无人敢尽信《庄子》,直到古史辩学派的黄方刚,才重新认识《庄子》书的史料学价值。

  从研究道家文化的角度看,对《庄子》书特别是《庄子》寓言的材料辩证。的确是无比重要的。《庄子》是关于道家文化最古、丰富、最完整的资料,考证道家源流,必以《庄子》为门径,而考证《庄子》中的道家人物,又必以对“三言”的辩证为支点。当然,笔者对《庄子》历史人物一百二十一条的考据,未必精当,但是要证明《庄子》的史料学价值,为本书以下的考据建立一个支点,大约是可以的。

<<:  《庄子》内、外、杂篇划分标准

>>:  庄子寓言的史学价值(四)

玻璃艺术家谈玻璃艺术——专访庄小蔚

  6月18日上午,金地佘山天境会所大堂,在业内媒体,好友,低调客户们在共同瞩目下,主持人兼致辞人...

第四届龙岩市庄严恳亲大会在漳平市隆重召开

2013年10月19日,第四届龙岩市庄严宗亲恳亲大会在漳平市芦芝乡隆重召开,来自广东上砂第六届世界...

泰国庄氏总会隆重举行春分谒祖大典

图一:理事长庄金美主持明烛礼。 图二:主祭庄金美暨陪祭庄惠彬、庄中川、庄志美、庄汉锐、庄儒龙、庄镇...

一位旅居国外严氏宗亲所编谱志第十一辈

第十一辈:家贫上学难 进城谋发展严熤国带大儿到省城打工,吃了不少文化不高的亏。他想尽办法,凑齐学费...

不治之治是最好的治

  为什么庄子激烈反对通过正规的政府机器治天下,主张不治之治是最好的治? 他说:“闻在宥天下,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