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拜访严陵祠略述

严小平

(分宜县委宣传部,江西 分宜 336600)

摘  要: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65(2006)04-

 

 

 

 

一、严嵩其人

严嵩(1480-1566),江西分宜人,19岁中举,26岁中进士,63岁拜相,83岁致仕。为官55年,在明王朝171个宰辅中,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宰辅之一。他在明代政治舞台上活跃了半个多世纪,曾是炙手可热、威权显赫的人物,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有过相当程度的影响。

严嵩“少孤多病”,“气素薄弱”,唯好诗书。八岁便“属对动辄有奇语”,能过目不忘,被乡里“目为神童”。被收集在《家谱》的佳句妙对非常多,如“手抱屋柱团团转,脚踏云梯步步高”;“七岁儿童未老先称阁老,三旬叔父无才却作秀才”;“肃指寒梅一枝,漏破春消息;喜攀丹桂十年,成就我功名”;“三级浪中,看尔龙门一跃;九重殿上,容臣虎拜三呼”;“儒门高耸入云霄,独此沉;圣道流行照日月,问何迟” ……由于严嵩的“善对神童”之名,被县试破格“补为博士弟子”,成为该县重点培养的学业苗子。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春严嵩在京会试列二甲二名(即全国第五名),再经吏部朝考后,以《雨后观芍药》一诗夺魁,在该届新进士中,以朝考第二名的优秀成绩与湛若水、翟銮等三十人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读书。

明正德三年(1508),因祖父、母亲先后去逝,严嵩按制须丁忧27个月,但守制期满后,因社会政治等诸多因素,他便以“养疴”为由,于正德四年(1509年)秋,把家从界桥村迁到原分宜老县城,借居当时闲置的“视学之堂”的东楼,于是开始了前后(8年、2年)两次总计长达10年的“钤山隐读”生涯。这一时期,他对当地文教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收集整理、发掘抢救地方文化史料上。一是总撰《正德袁州府志》;二是校订刊刻《云台编》。严嵩在钤山时期,除埋头诗文外,还做了大量的文史考稽工作,许多文坛大师如王守仁,湛若水、李崆峒、邵二泉等名流曾一度云集分宜,对振兴地方儒学,促进文化交流有深远的影响,受到了不少历史名家的赞扬。李梦阳说:“如今词章之学,翰林诸公严惟中为最”。(明何良俊撰《四友斋从说·诗三》卷之二十六 中华书局.1997.11 页二三九)朱国桢说“分宜大宗伯极有声,不但诗文可佳,其品格也铮铮。钤山隐居九年,谁人做得到?”(李乐《见闻杂记》卷11)

严嵩传世的著作有200多万字,除《南宫奏议》、《嘉靖奏对录》、《历官表奏》、《直庐稿》、《南还稿》以外的大量诗文,都冠以《钤山堂集》收录之,形成了一笔丰富的钤山堂文化财富,为分宜的文化传播作出了深远的影响。

严嵩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曾两次捐助县学,兴建钤麓书院,捐俸助修了七座石桥和一条一百二十余里官路,即广泽桥(俗称秀江桥),建在袁州(今江西宜春)古城袁山门外;广润桥和广济桥,均建在宜春下浦;种德桥、萧家桥,建在分宜白芒村西,《县志》署名为“明一品夫人欧阳氏建”;永济桥,建在分宜城南马墩坡,《县志》署名的建造者与萧家桥同;万年桥、以及从分宜老城到安福的穿山官路,全长约一百二十华里。

“严嵩不仅是明代政治舞台上一位有过积极建树、并被不合实际地冠以‘奸臣’族类的政坛显要,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学问大家和书法大家。”,著名史学家曹国庆在谈及严嵩的书法时如是感慨。(《众说纷纭论严嵩》101页,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10月,严小平主编)严嵩在书法上成名,是他初入翰林院的时候。明代的翰林院网罗了天下的科举人才,相当于中央的智囊团和书记处。严嵩的经义文章每每列为首选,他的诗词唱酬之作也常在宴集中力拔头筹,于是,人们在欣赏他的文章的同时,又领略了他的书法技艺,观其文便可获双重享受。此后,由翰林院而及其他任上,由京师而及地方,士林中便多有以得其墨宝为荣者。钤山归隐的八年间,严嵩又精研了许多书法字贴,书法造诣更有精进。至今在北京还留有他的书法遗迹“六必居”等题额10多处。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山东曲阜的“圣府”、杭州西湖岳飞庙的“满江红”(但被更名)一词等全国知名景点20多处还保留了他的书法遗迹。

他身高体削(相当于1米8的个头),声音洪大。因从小身体较弱,脾胃不好,有“火疾”,所以他喜清淡,从不大荤大食,食色有度,一生只娶欧阳夫人一位女子,只留下一子二女。同时,他书生习气很重,查经纠典,吟诗临墨,乐此不疲。或许因此而高寿(87岁)。

二、严嵩数次拜访严陵祠

严嵩一生寻访过无数名山古寺,留下200多万字数千篇的诗稿文章。但对某一处景点,多次游览且留下多首诗词的并不多见。杭州桐庐严子陵钓台,便是其中之一。

400多前的中国交通,从严嵩故里——江西分宜县,往返于古都京城,富春江岸严子陵钓台是必经之路。该段在杭州桐庐县境内,因湍急滩险,俗称严陵濑。严嵩往返故里多次,过严陵祠也应是多次,现今其遗稿可查的有三次。

1516年3月25日,春雷隆隆,春雨如注,时值37岁的严嵩,结束了由丁忧而居家8年的“隐居”生活,应诏进京。临近中午,阵雨稍停,时任袁州知府的徐琏、分宜县令肖时宾及同僚、族老亲友一行赶至城东袁河边的丹江亭下,前来送行,严嵩带着妻子儿女,在弟弟严岳等的随行下启程,沿水路向东,历经今仙女湖的严家渡、新余、临江(今樟树)、丰城、安仁、贵溪、弋阳、玉山,再转至今浙江省境内的龙游、兰溪,历时一个多月,五月才抵达浙江桐庐县境内。“五月初一日四鼓发舟,风顺,经七里滩,望严陵钓台……”(见严嵩的《钤山堂集"杂记"北上志》卷27)。八年的居家隐读,使严嵩养成了记日记和有感即诗的习惯。严陵钓台前的富春江水域,便是著名的七里滩。如果不是在旺水季节,便需纤夫拉纤,漫漫七里滩,船行艰难。严嵩一行路过此地正赶上汛期,水满风顺,他屹立船头,凝视着岸边巍峨的严陵钓台,顿时诗兴大发,挥笔草作一首《严陵祠》:

严陵七里滩,叠嶂俯澄湾。

云物澹堪尝,风标邈未攀。

龙飞初白水,鱼钓但春山。

千岁见孤庙,苍苍烟雾间。(见严嵩的《钤山堂集"杂记"北上志》卷27)

严子陵钓台是东汉名士严子陵隐居垂钓之处。后人仰慕他不事王侯高风亮节的精神而建祠纪念。大约唐初已有,经北宋景佑年间谪戍此地作官的范仲淹扩建并作《严先生祠堂记》而声名更胜,后人又陆续建起了钓台书院、羊裘轩、高风阁、清风堂、招隐堂、玉泉亭、云峰烟水阁、三公不换亭、遂高楼等胜迹,遂使严先生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见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影响深远,流传千古,成为历代官员、文人墨客和旅行者登临赏慕的景胜。唐宋元明以来,已有李白、白居易、韦庄、范仲淹、苏轼、杨万里、陆游、金履祥、朱元璋、刘基等名家为此吟诗题字。

凝望严子陵钓台,严嵩感怀万千。由于祖父、母亲相继去世的丁忧,以及自身身体状况和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原本27个月的守孝延长至八年。八年来他一直过着居家隐读的生活,如今“……多难空余一病身……非才岂合仍求仕,薄禄深悲不逮亲……”(见严嵩的《钤山堂集"将赴京作》卷2),感叹自己空有“素琴远抱”的壮志情怀,却“十年从宦竟无成” (见严嵩的《钤山堂集"钤阁赠傅侍御兄》卷2),对自己重新出仕的吉凶仍然一片渺茫。面对着“云山苍苍,江水泱泱”中的千年孤庙钓台,他深情祈祷,“龙飞初白水,鱼钓但春山”,不仕则隐,他同严子陵一样,对此感触极深。

船过严陵濑,沿着京杭大运河北上,转富阳、钱塘江,凤山、崇德、嘉兴、松江、嘉善、上海,渐往北历经吴江、吴县、无锡、常州、镇江、扬州、高邮、宝应、淮安、徐州、德州、天津、河西务。由于那年六七月间,毒暑异常,随从的仆人相继中暑死了四个,弟弟严岳送到扬州后,严嵩便力劝他返回。七月十四日才抵达京都,共走了三个多月。严嵩在日记中想起一路的炎暑颠簸,备尝艰辛,仍“忧悸万状”。不过,也因此留下了大量真挚感人的诗文,《严陵祠》只是其中一首。

严嵩官高位显后,这首诗被桐庐县令抄得,特请名家把这首诗镌刻在石碑上,并把石碑竖立在严陵祠旁,以供人参观。严嵩败后,被清君主斥为“奸臣”,有人便将此碑沉于江底。(见《桐庐县志》艺文篇)由于对严嵩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随着人们对严嵩认识的逐渐客观化及现代旅游的需要,当地又着手将此碑复原重现。

严嵩二度拜谒严子陵钓台是在1518年。这年七月,时为翰林院七品编修的严嵩,被正德皇帝诏为册封广西靖江府藩王的副使。一行钦差大臣们,沿着京杭大运河南下。一路驿站一路衙,沿路所到府县官邸,例行接待,遇有旧识同年,便偶作当地一游。这次情形与两年前北上京师相比,则轻松许多。九月初一日到达杭州。当时的杭州地方官留志椒、丁仪恰是严嵩的同年进士,第二天,便一同遨游了著名的西湖。一行人从涌金门而出,游览至洪氏两山书院,同行陪同官倡议在此小饮,之后沿着苏堤,游览了孤山、岳飞墓、大佛寺和宝叔塔。这天,游至夜幕十分才尽兴而宿。初三日坐船南下至富阳,初四傍晚到桐庐。初五日航行至严子陵钓台,特意靠岸登临钓台。

在严子陵钓台,严嵩作为严氏后人,他怀着对严子陵的无比敬慕,深深作揖祭拜。并与同行一道仔细赏阅了祠堂内宋范仲淹、明正统年间重修所作的“祠记”等碑刻,晚上抵达严州府第休息(今建德市),江西同乡胡镇、朱廷声带兵驻守当地,闻讯前来府第拜访。同乡之谊,分外亲热,严嵩还兴致勃勃地讲述了这几日游览西湖、登临钓台的所见所感。

严嵩最后一次拜谒严子陵钓台是在1562年。这时他已83岁高龄,夫人欧阳氏已于一年前去世。风烛残年的他,被次辅徐阶、方士蓝道行、御史邹应龙联手扳倒。这年5月19日,世宗皇帝令他致仕,即退休。年发奉禄百石,留孙子严鹄侍养伴老,儿子严世蕃、其他七个孙以及家人共27人全部调往卫所守边,有一支被派往定远卫所,即今浙江定海市。6月2日,严嵩在孙子严鹄的陪侍、故友旧交的送行下,启程离开京城。沿京杭大运河,一路缓慢南下,遇沿途的故友旧交接风,或逗留,或绕行,大约在农历8月下旬,船经严陵濑。初秋之水,清波粼粼,足以洗涤浊世残尘,令人心静如明。面对“危石”、“遗庙”和自由飞升起落超然不受拘束的沙鸥,想起一代隐士严子陵坚持拒官不受,而自己曾多次奏请回乡未准即患得患失,以至遭此晚节之祸,垂暮之人,不禁老泪纵横,他匍匐于严子陵像前,久叩不起。仕与隐的千古命题,他困惑而不得解。孙儿严鹄也饮泣不已,赶忙劝起了爷爷,要爷爷看看严州府和桐庐县为他立的那块诗文碑刻——《严陵祠》。不看则已,一看老人又激动起来。他叫人拿出文房三宝,颤抖地举笔沉吟,写下了关于严子陵的最后一首诗——《经严陵祠》,后被收录在他的《南还稿》中。全诗如下:

舟行富春渚,绿水清人心。

危石耸烟际,遗庙在峰阴。

()漠已—(),高风犹至今。

岭云时出没,沙鸟—飞沉。

()然天地外,不受一尘侵。

(见严嵩的《南还稿》手抄本,诗中空格为已缺字,()为繁体字打不出的,我

将手写抄录传真与您

 

(严嵩数次拜访严陵祠,主要出自严嵩的《钤山堂集》,《南还稿》等著作中的原始记载和浙江《桐庐县志》等旁证)

 

收稿日期:2006-07-03

作者简介:严小平(19 69年11月),女,江西分宜人,分宜县委宣传部,社联副主席。

 

<<:  严嵩:评价迥然的历史名人

>>:  严嵩隐读钤山期间诗歌风格及形成原因

桃園市莊氏宗親會第十三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創會五十年慶祝大會活動

20151121桃園市莊氏宗親會第十三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創會五十年慶祝大會活動 ...

达生:以天合天无为畅达的自然人生

人类本为自然,无人能解说。但人类自有社会以来,就逐渐地脱离了自然本源,产生了许多自我困惑与苦难。于...

纪念严译《天演论》百年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发表于1893年。仅四年之后,1897年,严复就在天津创办的《国闻报...

祝庄则栋宗长书法展圆满成功

祝庄则栋宗长书法展圆满成功 乒乓震大球球星夺冠光华夏 书法增长寿寿翁爱国耀祖宗 华夏庄严宗亲网 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