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庄子》的后现代意义说起

 在后现代的视域里读《庄子》,挺有意思。

  《庄子》是先秦时期的文化典籍,与我们所处的“后现代”相距遥远。但从内涵旨趣上说,其许多理念却与当今西方的后现代思潮颇有契合之处,某些地方甚至为后者所不及。这很值得分析和玩味。

  批判工具理性,是西方后现代思潮演进的一条主要路径。西方文艺复兴尤其是启蒙运动以降,基督教神学日益被“去魅”,人的主体性、理性得到高扬。价值领域的这种分化在推进各门具体科学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新的“诸神纷争”,即多种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并存与冲突的局面。尤其是当理性片面发展为工具理性,把曾属于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事物淹没在精确算计、工具崇拜和利己主义冰水中的时候,生命意义的失落与追回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有鉴于此,后现代思想家纷纷祭起“反工具理性”的大旗,开出不同的“药方”,如“日神精神”、“酒神精神”、“强力意志”(尼采), “存在”、“大道”(海德格尔), “癫狂”(福柯)等等,来追寻生命的本真意义。

  与上述后现代思想家异曲同工的是,《庄子》对工具理性也进行了深刻批判。《庄子·天地》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子贡南游,在回程中看见一个老人抱着陶罐浇庄稼,觉得十分费力而且功效很低,就建议老人用一种叫“槔”的机械,一天能浇灌一百畦庄稼,功效大大增加。老人却笑着答道:“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老人所谓的“机心”,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工具理性;所谓的“道”,既是自然之道,也是生命之道。《庄子》对“机心”的批判、对“道”的执着还可见诸多处,而且在深刻性上不亚于后现代思想家,在先见性上甚至远远超过了后者。

  从语言学的层面批判“在场形而上学”和“言语中心主义”,是后现代思想家的另一大旨趣,其主要代表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言语中心主义者认为,语言交流是体现人们思想和意图的最准确形式,因为它是对说话人思想当下的、即时的表达,而且说话人与听者都直接在场,没有时间距离和交流障碍。而德里达指出,没有所谓纯粹的“当下”与“在场”:“当下”总是与“过去”和“未来”交织在一起的,“在场”也总是以“不在场”为背景的。因此,语言的意义就不是确定无疑的,而是境域性的、流变的。他用“延异”这一自造词或“无底棋盘中的踪迹游戏”这一形象说法来概括这一特征。

  德里达对“在场形而上学”和“言语中心主义”的批判涉及一系列复杂的论证,以上的介绍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而在《庄子》中,相似的批判就要简洁明快得多。《庄子·秋水》篇指出:“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致者,不期精粗焉。”正因为语言无法精确、充分地表达说话人的意图及所表述对象的内涵与特质,《庄子》进一步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对语言局限性的分析还有很多,限于篇幅,兹不赘述。

  发掘《庄子》的后现代内蕴,一方面是偶有心得、略陈管见,另一方面是有感于当下学界存在的一种不良倾向:常常带着“居高临下”的感觉来读解经典,在没有反复沉潜爬梳的情况下就简单地给经典贴上“朴素的”、“萌芽状态的”、“受历史局限的”之类的标签。这样的态度和做法,往往低估了经典的深刻性,也遮蔽了经典的时代价值,于学术研究的深入是不利的。当然,牵强附会、郢书燕说,仅仅根据我国古代典籍中的只言片语,就把现代西方的一些文化、科技成果说成是“我们老祖宗早就说过了,做过了”,也不是一种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 

【原载】 《 人民日报 》( 2009年5月5日 07 版)

<<:  文学评点与宋代的《庄子》文学解读

>>:  千年庄学 一部大史 ——评方勇《庄子学史》

庄伟匡:继承兄志 回报社会

 第六屆世界莊嚴宗親總會副會長莊偉匡現任深圳市科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其企業多年來一直以超強的...

香港庄严宗亲会第二十四届理监事就职庆典报道

香港庄严宗亲总会成立六十二週年暨第二十四届理监事就职典礼,于二零一二年六月二日假香港炮台山国都商场...

海上名医严苍山

  关心桑梓 热心公益严苍山医师虽身居上海,但始终关心桑梓,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他在抗战期间,任上海...

雪隆宗亲会婦女組誠邀郭素沁5月18日主講「投入雪州經濟,最佳時機!」

投入雪州經濟,最佳時機!」即將引爆經貿市場! 這項由雪隆莊嚴同宗會婦女組主辦的講座會,邀請到雪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