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庄、严三姓联宗,是一种极为神圣严肃的结合——严姓是于汉明帝时分支自庄姓,二姓原本就是同根同源的兄弟;至于朱姓与庄、严二姓的联宗,则是由于庄姓衍传了部份朱姓的血脉,以及有若干朱姓加入了庄、严两姓阵容的缘故。以结合的时间而言:庄、严两姓的联宗在前,迄今已经有了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朱姓的加入,则是元朝以后的事。再以联宗关系所覆盖的地区而言:庄、严二姓联宗,全国各地皆然;朱姓与庄、严二姓的结合,则肇始于福建,目前子孙的分衍,以闽、粤、台各地及海外华侨社会为多。
要了解朱、庄、严三姓联宗关系的来龙去脉,可以参考下列两项文献:其一为刊载于香港庄严宗亲总会会刊的「庄严氏族考」;其二为明末永历十五年朱应玉所撰的「朱庄严三姓渊源」——
「庄严氏族考」:「庄严二氏,均导源于春秋时代之楚国。至春秋末叶,楚庄王之后裔始有改称庄氏者,此亦我汉族古代以谥为氏之例。惟在楚庄王之前,宋国已先有庄氏之族,见于左氏传,其地区亦在今河南省之东南部,与楚国领土相毗连。宋国之庄氏,苗裔不多,远不如楚国之一支,故今日回溯我族之起源,仍当以楚庄王之后裔为主,而以宋国之庄氏为旁支。
当时楚国幅员甚广,至战国时代,且一跃而为七雄之一(按楚乃七雄中最大之国,奄有两湖、两江、及河南南部等地),与鲁省之齐国,同为新兴之秦之劲敌。由是庄氏族人,亦随政治势力之扩张,而遍布中原各地,惟仍以楚国本部所辖之豫、鄂、湘、桂,以及吴、越两国之领土为宗支最繁。
至东汉明帝时,以明帝名庄,乃讳庄为严,所有西东两汉严姓之著名人物,殆均为庄氏所改称,大抵西汉时通都大邑之中,当不复有以庄为姓者,惟山阪海隅,政令不及之处,或不免一仍旧贯者。至晋唐以后,恢复本姓者渐多,从此庄、严二姓遂并行于中国各地。」
「朱庄严三姓渊源」:「夫始三郎庄公,号太平山老人,系唐黄门都监庄森公之第十三世孙也。父庄杉公,母苏氏,先世乃广东潮州府揭扬县人氏,值宋末元初,世景扰攘,屡遭兵灾,父祖避乱,侨居大埔县神前乡狮子口住焉。不幸年幼失诂,依伯松公教养,迨元至治二年(公元一三二二年),公年二十七,未娶也;素谙堪舆之道,因游于霞漳靖邑永丰里龟洋社。
有朱开山公者,邑首富也,一子早哀,公游来朱家看地有素,朱翁以公性端懿,笃信忠义,甚器之,许以故男妇何氏,招婿入嗣,依以为老。公事二老,犹生身父母,翁视东床,犹如己出,翁婿相得,一家圆融,乐莫大焉。
何氏后生二子,朱翁无嗣,公承业垂统,其后建祠祭祀,配以必文、必华二孙,盖不忘所自也,而庄公特祠,不与朱翁同庙,礼也。自是失嗣庄续,传统四百星霜,裔孙何止巨万,诚吾朱庄之祧之祖也。
洎夫明清变革之际,皇明沦亡,国姓遭劫,族人惟恐罹祸,因而倚附于庄氏者众,及至局势大定,满清虽停止杀戮,惟代远族繁,子孙混淆不清,且鲜有再复朱氏本姓者,故而相议朱庄不通婚姻,以示同气连枝之意也。
复考庄严二氏联宗,其在汉以前,原为一姓,以有嫌名之讳(东汉明帝名庄,因讳庄为严),遂成音义之分,氏虽各判系本同源。昔者漆园作吏,庄周并称道 家之祖;富贵垂钓严光独具高义之风。至若考亭世德,朱熹道贯孔孟,皆我三姓先祖之光,抑亦后人之矩范也。时在大明、永历十五年庚于季冬,龟洋十二世应玉字子群拜撰。」
从以上两项文献,对于朱、庄、严三姓的联宗关系,可以获得如下五点认识:
第一、庄姓诞生于春秋末叶,是当时楚国庄王的一支后裔,「以谥为氏」而来的。
第二、庄氏一族的分支出严氏,是东汉明帝时的事,大家所熟知的东汉高士严光,本来便 叫做庄光。当时,为避皇帝的名讳而改姓为严的庄氏子弟,大多是居住在通都大邑的人,其余住在小地方或偏远处的,则仍然照旧以庄为姓,所以庄、严两姓就同时衍传了下来,「氏虽各判,系本同源」。
第三、由于实际上根本就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所以庄、严两姓所奉的郡望,也完全相同,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天水」,表示他们都是在那里成长茁壮的。
第四、朱姓之与庄姓联宗,最初是基于闽、粤地区较多见的入赘关系——庄姓入赘朱姓后,以两名孙子继承朱姓,以延续朱姓的族脉,所以福建的若干庄姓,实际上是朱姓的苗裔。
第五、元末明初开始以庄为姓的朱姓苗裔,当时的发展可能很快,而且他们改姓的经纬也是一般人所熟 知,所以明朝沦亡后,若干逃到闽、粤两地的宗室,便依照这个现成的例子,纷改姓为庄,使得南方的庄姓家族中,包容了更多的朱姓血脉。
朱、庄、严三姓联宗,纯粹以血统为基础,的确是无比神圣庄严的。
谈起严复,就不能不说到北京大学。严复和这所名校可谓有着不解之缘。其因缘关系,可溯至大学的初创年代。...
祝 文 维 滑同治某年某月宜祭曰某世孙某人偕族众等谨以香帛庶馐之仪致祭于 始祖讳镒公之前我曰庄氏原...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苔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 ,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
又称“庄府”、“锦绣山庄”,位于永春县湖洋镇锦绣山南麓的,原为唐末闽南庄氏开基始祖庄森故居,曾为南...
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 ”曰:“吾惊焉。”曰:“恶乎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