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村东湖严氏宗祠的故事“搭食管事”

             


  严福添发动并成为主要出资人建造的严氏祠堂

  省吃俭用,回乡豪掷起大厝

  同仇敌忾,出借祠堂助抗战

  福添别墅的主人严福添是东湖众多海员之一。福添别墅的南面有一块照壁,上面一片空白。严福添的孙女介绍,这块照壁原来是有图案的,画的是严福添工作过的一艘名为“丰庆”的轮船,但后来被铲毁,现已完全找不到痕迹。

  汕头开埠后,严福添像很多东湖人一样,乘着“鸽板”船出海谋生,成为一名水手,经常随货轮航行于东南亚各国。经过刻苦打拼有所建树,后来当上了香港一船务公司“丰庆”轮的水手长。严福添的孙女告诉记者,虽然她没见过祖父本人,但小时候偶尔听父亲讲起祖父行船去过东南亚很多国家,而家里原来也堆积过不少从新加坡运载来的药材,是祖父生前准备用来泡药酒用的。

  严福添本人生性节俭,在当水手期间靠着省吃俭用,一心积累财富回家乡置地建屋,福荫家乡亲人。

  1934年,严福添带着多年积累的“第一桶金”回到家乡,着手买地建造宅第。据严福添的孙女介绍,除主座福添别墅外,原来还计划建造两侧火巷、书斋等。由于对房子的建造要求高,建造过程经历多年,严福添往返香港和家乡两地,一边赚钱一边建屋。遗憾的是,在建好福添别墅之后,日寇从东湖湖口登陆,导致施工中止,其它建筑都未来得及动工,建房屋待用的石料,都已购买好,一直堆放于福添别墅的周围。

  虽然严福添自身生活节俭,但在家乡造屋时却竭尽所能,出手大方。除了建造自家宅第,他同时还发动家乡族亲一起建造严氏祠堂并成为主要出资者。据杨育宏所著的《东湖履痕》中介绍,严氏祠堂在东湖几个姓氏祠堂中,建成时间最短,但占地面积最大,位置也最显眼。其最大的特色是建设石料非常讲究,全部取用于附近山上的一块巨大石头;如该祠堂“三山”通梁长一丈八尺五,是用一整条完整的石料打造而成的,足见其石之巨,而这也成为祠堂建设的一大奇观。

  严氏祠堂建成后不久,日寇入侵,严氏族人热心爱国,支持抗战,把祠堂借给“抗日义勇军”驻扎,先后驻扎过国民党军队、共产党军队、赤卫队等。新中国成立后,祠堂还曾作为村办学校使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祠堂归还严氏族人管理,族人先后两次筹资进行修整,使祠堂焕然一新,成为海内外族亲凝聚桑梓情怀的精神家园。

  建屋购地,为家乡亲人谋福

  风云变幻,扩建计划成泡影

  锦绣世家的建造者姓庄,名搭食,也是一名开埠后在“鸽板”船上谋生的海员,后来定居香港,在当地安家,并当上了管事,大家都叫他“搭食管事”。

  锦绣世家的建设年份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建于抗战之前。据后人介绍,当时庄搭食回家乡购置了70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准备建造一座大宅子,让家人及兄弟亲人改善居住环境。其中主座作为自己家人的居所,两侧计划建造两条火巷,将房间分给兄弟亲人居住。在建成主座之后,因资金不足,庄搭食于是先购置了两块田地给他的兄弟耕种改善生活,自己则回香港继续工作积累建屋资金。

  后来日寇侵华,庄搭食当时年仅20多岁的儿子不幸死于战火中,儿媳年轻守寡,为了便于孤儿寡母生活,庄搭食夫妇安排儿媳带着一儿一女回到家乡,居住在锦绣世家的宅子里。儿媳回乡之后,时局变幻,锦绣世家的扩建计划一直没有再进行。

  如今,锦绣世家安静地伫立于东湖幽巷的深处,很少有人知道它曾经的过往,也难得一探这座侨宅美丽的容颜。但关于“搭食管事”飘洋过海艰苦奋斗,努力为家乡亲人谋求幸福的故事,就像锦绣世家的门楼一样,历经沧桑,依然鲜活如新,令人闻之动容。

发表日期:2022年12月23日 来源:汕头日报

淳安严氏族谱来源

...

严姓溯源,富春流芳”“富春高第”

严姓名人,文有文采,武有武略。其中文士多以清高和孝行见著于史,如西汉有一心闭门读《老子》的严遵,东汉有隐士严光。武将有三国时严颜、唐时严武等。 严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7位。2007年,中国严姓...

严姓出自哪里?姓严的祖先是谁

据《姓氏考略》所载,严姓郡望主要有三个:天水郡:汉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冯翊郡...

严姓起源

严姓是中国的姓氏之一,其人口占中国的0.3%左右,人口数目排名在100名上下。 起源 源自芈姓,春秋时期的楚国的第六位国君楚庄王,其后代以谥为姓,始有庄姓。东汉时因为汉明帝的名为“刘庄”,一些庄姓的人...

严姓的来历和源流

源于庄姓 庄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23位。庄姓的源流主要是源出于芈姓和子姓。源出芈姓,为楚庄王之后。源出子姓,为宋戴公之后。 而到了东汉时期,由于东汉皇帝汉明帝名叫刘庄,为了避汉明帝刘庄的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