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 严姓四百年家史故事
目录
目录 1
严氏家史前言 2
四川资阳严氏世系表 5
资阳严家先辈的历史故事: 7
第一辈: 湖广填四川圈地垦荒山 9
第二辈: 换朝停科举避乱隐乡间 13
第三辈: 农家出秀才四房宗脉传 16
第四辈: 诗书传家兴耕读能当官 19
第五辈: 班辈监生定家谱教师撰 22
第六辈: 忘祖族谱批忤逆家法判 26
第七辈: 学而优则仕忠孝绍前贤 29
第八辈: 科举落孙山捐钱买官衔 32
第九辈: 善讼增财富仁厚享天年 35
第十辈: 机遇空错过穷困养家难 38
第十一辈: 家贫辍学业成都谋发展 41
尾声 44
旧家谱摘要 45
挽联 48
信函 49
鸣谢 54
严氏家史前言
为什么我们家姓严?我们祖先是真的象民间传说那样,从湖广填四川的吗?历代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家族中有些什么样的杰出人物?这些问题,从小就在我心中出现过,却一直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答案。
少小愚顽,在家乡与父老乡亲们生活在一起,未觉乡情亲情如此令人梦魂萦绕。人到中年,侨居德国,身处在异族他乡,耳闻目睹的全是:黄发蓝眼异族,腥肉生菜西餐,洋腔洋文教堂。陌生的天地和历史,令人倍加思念家乡,追忆祖先。
据查严姓在中国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原为春秋战国时楚庄王的后代,他们以楚庄王谥号庄为姓。楚庄王就是成语所讲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那位国王,他后来问鼎中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之君。先秦时那位善于用寓言来阐明哲学道理的庄子就姓庄名周,庄周蝴蝶梦的故事至今仍为哲学家们津津乐道。东汉时因汉明帝名叫刘庄,按回避皇帝姓名的惯例,庄姓的人家只好改姓。庄字与严字意义最为接近,他们便改姓严了。
东汉王朝没落后,避讳已无必要。有的宗脉改回庄姓,有的宗脉因族内出了大名鼎鼎的高人隐士严子陵,乐意继续姓严了。这便是后来庄严因同姓而世代互不通婚的原因。严子陵原是东汉光武帝的同学。光武帝知其才干不凡,欲招徕他为谏议大夫。他却不为封官许愿所动,隐居钓鱼,成了古代文人高风亮节的代表。宋代范仲淹赞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毛泽东诗句“观鱼胜过富春江”提到的就是他。
庄严两家流派的直系宗脉因千年战乱,中原数度大移民,已不可追溯。我家在入川之前的事迹,也难以找寻,实为大憾。在毛泽东时代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焚书坑儒式的破四旧狂飙,毁掉不知多少珍贵的史料。不少家庭为了避祸而将族谱付之一炬。
多谢我父亲严泽民当时冒着文字狱之大忌,将家族珍传了两百多年的一本族谱保留了下来。若无他老人家当年保存族谱的胆识,可能我家也会象很多人家一样,子孙浑浑噩噩,不知其家族来自何方,祖先是什么样的人了。
这本族谱自清代道光年间严学士撰写以来,未经续修,一直沿用。后代补充填写的大都是名字,极少记载生平事迹,难系统地再现家族的概况。这本族谱,因年代久远,上面多有缺失,加之文体古旧,年轻人读起往往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况民间家族故事,往往书谱为少,口传为主,如再不趁老人们健在时整理续修,家谱将有断代失传的危机。
去冬带儿子严政剑从德国返乡寻根,我欣喜地发现老家附近的几处草木茂密的坟山中尚有不少严姓古碑。上面文字虽经几百年风雨侵蚀,字迹模糊,但轻轻刮去青苔,大多字句尚能辨认。从老辈口中,我们又收集到不少严姓的故事。希望能依据家中保存的这部族谱,加上抄写的碑文和这些故事,整理出一部较为系统的家族历史概况。承上启下,让子孙后代有案可查。
树有根,水有源。家之有谱,如国之有史,不可中断。然而子孙后代因家境,文化,志向的不同,对续谱的兴趣也不同。个别人往往将家谱束之高阁,有遗忘失传的危险。鉴于过去多辈未修,几乎断代的情况,家谱一定要传与热心续谱的人。如个人精力有限,今后族内可由事业有成者捐资承头,请学有所成者执笔,共同续修并印发家谱。子孙后代有权得知自己祖先的历史,不要因我们的耽误而让他们负担数典忘祖之嫌。
修谱乃全家族之事,现本人不辞愚拙,抛砖引玉。希望这本我家直系家谱草稿,会对其他各房后代补编自己的直系宗脉家谱,起到搭桥铺路的作用。如有不当之处,望不吝指正,以便在印刷时修订。
严明礼(族名严宗理,第十二代孙)
2001年夏商战之暇修撰于
德国汉堡爱夏营寓居
Edwin Scharff Ring 62, D-22309 Hamburg, Germany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录者注:读过明礼宗亲的谱志,很是感动,故转录于此供我族各位宗亲参考。因谱志内容较多,我将分次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