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教育的先行者严范孙

在南开大学校园里,芳草玉树簇拥着一尊铜像,他就是南开的奠基人之——严范孙先生。
  变革封建科举制度
  严范孙,名修,号梦扶:别号缇X生,幼名玉X。他的书室名恒斋、X香馆、毋自欺室。先世浙江慈溪人。清顺治年间,其七世祖经南北来,定居天津。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联军入侵,全家避居直隶(今河北省)三河县。1860年4月2日严范孙就诞生在这里。
  严范孙青箱传世,饱读经书。23岁应顺天乡试,正考官徐桐对他的经艺卷击节赞赏,中举人。回津后受到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接见。次年赴京应会试,中进士。此后他曾请教张之洞为学之道。张的治学思想对他很有影响,从此转向以实用。他研读古书多注重有裨世用的,并以很大精力学习《勾股举隅》《数理精蕴》、《地球新录》、《天文启蒙》、《格致入门》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这对他接受资产阶级思想,产生重要影响。1886年4月授翰林院编修,8月正式入都供职,以后又任会典馆评校官等职。35岁授贵州学政。1894年10月离京,踏上黔轺五千里的征途。
  这时,中日甲午战争已经爆发。一路上,严范孙不断听到清军战败的消息,“嗒然若丧”。到达贵州后,亲眼看到边省贫穷,士习闭塞,又使他受到新的刺激。他到任后,立即赶各州县考验生员,了解当地文化教育情况。针对学用脱节、言行不一等“方今士习之蔽”,颁发劝学告示,提出“敦晶励学,讲求实用”,并以此作为选科取士的标准,考试时一改旧规,考题力避纤仄,策论重时务,令考生“畅所欲言,无所逊避”,并加考算学。优贡、拔贡的考选,不但进行笔答,他还亲自面试,深入乡里察访考生品德。同时,大胆变通书院旧法;仿照经世学堂改组学古书院,选拔优秀青年入学。学习课程除经学外,增设格致、算学等西方科技知识和英文,使之成为晚清贵州的第一所近代学校。
  为启迪民智,开拓学习,他宣布读书要法,以看书多寡作为士子勤惰的标准、学官奖惩的参证。他还将自己的14箱书籍,大都捐存学舍,供众阅览,并亲自俸银1000两,筹开书局,从通都大邑购进西方科技书籍及报刊,亲往书院为学生解答算题,风雨无阻,十数月如一日,使学风为之一振。
  严范孙大胆革处积弊。过去控照贵州惯例,补禀一名,需交上费、封印等费银10余两。出贡花费更多,贫寒之土有苦难言。他到任后,明令革除,每到一地主持考试,他力请府州降低供给,不可铺张糜费,严禁随员、家人索要受贿.他任满还京不仅未能因官致富,而且负债银4000两。离黔之后,贵州学界为他立“去思碑”与“誓学碑”,称他为“经师兼为人师”,“二百年无此文宗”。
  严范孙在学政任上,亲身感受到封建科举的严重弊端。尤其《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他深感“厝火积薪,危若燕幕”。不变革科举,兴学育才就是一句空话。1897年10月19日,他酝酿多日的《奏请设经济特科折》上奏。梁启超称严范孙的《奏请设经济特科折》为“戊戌变法之源点”。
  居里倡办教育
  严范孙任贵州学政期满1898年4月回到北京,因倡设经济特科为封建顽固派所不悦,也以此失欢于他的座师、翰林院掌院学士徐桐。翰林院职务被免去,仅留编修虚衔。严范孙长才难展,于是便以“请假”为名回到天津。
  严范孙回到天津后以其家馆为基地,推进“西学”的传播,11月,聘请年轻的退役海军士官张伯苓作家馆教师。
  1900年八国联军血染天津。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严范孙毅然站出来维持地方治安,同时千方百计发展地方教育.翌年9月,他以个人财力设义塾一处,并联合王竹林、林墨青等集资假灯髀公所设两斋塾学。为了“教育救国”,1902年,1904年他两次去日本考察。
  11月27日,严范孙从日本回到天津,以更大的热情和精力,兴办新式教育.这年冬,他创办严氏女塾,先以其女儿、儿媳及四姓近亲好友之女为学生,除国文等课程外,还聘请日本女教师教授日文、唱歌、手工、织布。女塾的创办,开天津风气之先,被《大公报》称为“女学振兴之起点”。同时,他又扩大原设的两斋塾学,改名为民立第一小学堂。这是天律正式小学之始。1903年他又筹设民立第二小学堂,并主持创办官立小学堂3处。为提高小学教师素质,他还成立了师范讲习所和教师研究所。这年秋,李琴湘、陈棱庄、刘芸生、胡玉孙、郑菊如、刘宝慈等就是在他的举荐下,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等科深造。一年后回国,担任学校教师。
  1904年4月,他主持直隶学校司,领导全省教育工作。上任几天,他又去日本再作深入考察。这次去日本,主要考察师范教育和小学教育。6月中旬至下旬,重点考察师范及小学的教育管理和教材建设。同年八月严范孙回到天津后,在严馆和王益孙家馆的基础上,积极筹设成立中等学校,他多次与张伯苓等人讨论学校章程。不久即成立私立中学堂,后改名私立敬业中学堂,这就是著名的南开中学前身。当时校址仍在严宅,每月经费纹银200两,由严、王两家平均负担。张伯苓任监督(校长)。高等师范班最初有学生6人,教师三四人。第二年春,师范班又增招4人。经两年学习。高等师范班于1906年毕业,毕业生有陶盂和、时子周、孟琴襄、严约敏等10人,这是严范孙以个人财力倡办师范的尝试,也是天津最早的师范教育。
  严范孙是女子教育的积极倡导者。1905年2、3月间,严范孙改严氏女塾为严氏女子学堂,成为一所正规的民立女子小学。10月,又在女子学堂附近设保姆讲习所和蒙养院(幼儿园)。保姆讲习所,即幼儿师范,是国内最早培养幼儿师资的园地。以家宅为基地创办小学、女学、中学、幼儿师范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体现了严范孙倡导新教育的胆识与魄力,为中国近代教育史所少见,对天津近代学校的兴起,有着重要开创意义。
  北洋女子师范是严范孙于1905年开始筹设的,次年正式成立。主要为初等和高等小学堂造就女教员,1905年改天津校土馆为天津初级师范学堂,学堂没有完全科、本科、简易科三科,为天津、河间两府培养小学堂师资力量。同时,还筹设北洋师范学堂,专门招收直隶、山东、山西、河南以及东北的学生,为中学堂和初级师范造就师资。年底,又选派一部分天津教员出洋考察。
  1905年2月,直隶学校司更名学务处,并由保定移到天津分科办事。严范孙往来于天津、北京、保定等地。为推进全省教育,他首创劝学所,设立于直隶各州县,作为地方教育行政机构,采用日本地方教育行政及行政管理办法,订立章程,管理各地教育。在教材建设上,他最重视教科书的编写。创办了《学务报》,并选派合适人员编辑中小学教科书,又编纂《国民必渎》、《民教相安》两书,印行10万册,以为启蒙读物。
  1906年上半年,直隶各学堂学生已达86652人。其中优级师范学堂1所,初级师范学堂及传习所89所,女子师范学堂1所。
  除了兴办学校教育,严范孙还积极提倡天津的社会教育。1905年,他在城隍庙开办教育品陈列室、展出日本的图书、教具,任人观览。1907年与人合办《醒俗画报》,进行移风易俗的宣传。同时,提倡妇婴保健事业,设“水阁女医院”、“范孙儿童医院”,提倡女子放足,禁止给女孩扎耳朵眼,反对纳妾蓄婢,对赌博、吸毒深恶痛绝,带头废除婚丧陋习;兴办平民教育,开设“贫民义塾”,赞助林墨青筹办广智馆,并提倡旧剧的改革,亲自指导,在自己家里演出新剧《箴膏起废》,成为天津最早上演的新式话剧。严范孙还与天津、北京戏剧界人士多有往还,讨论戏剧改革,不遗余力支持南开中学的新剧演出。
  厘定全国教育规程
  1905年12月,清政府成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正式行政机关。荣庆为学部尚书,熙瑛为左侍郎,严范孙为右侍郎,均为政务官。
  严范孙到任后的第一件大事,是参与起草请颁“教育宗旨”的奏折,正式提出了“全国之人,无人不学”的“普及教育”主张,提出了“尚公”、“尚武”、“尚实”,即道德教育、军国民教育、实用教育等内容。他自己参照在直隶的经验,把劝学所推行全国,并公布了《教育会章程》,使之成为各省、府、厅、州、县教育行政的襄助机关。
  慧眼识英才
  自载沣以摄政王监国以后,满洲亲贵乘势控制权力,加深了满汉官僚的严重对立。严范孙在学部也多有掣肘,载沣几次借题发挥,给其难堪。1910年初,严范孙便离开学部回到天津。
  他对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后推行新式教育表示欢忭,赞同蔡元培提出的以道德主义、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等为内容的教育宗旨。6月,蔡元培致函请他出席临时教育会议。他虽未参加,但很关注会议的召开.他对临时教育会议要删除教育宗旨中有关世界观、美感等内容,认为“大奇大奇”,亲自去南开中学访见张伯苓,劝其在会上力争恢复蔡元培所拟内容。这年12月,袁世凯请严范孙任教育总长,他力辞不就。
  南开中学自1913年建立校董制。他与卢木斋、王少泉任校董,特别关心学校校风和学生品德的培养。他经常到学校,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奖励优秀学生。周恩来考入南开中学后,很快显露出其优秀品德和卓越才能,得到严范孙的格外赏识。
  15岁的周恩来1913年自沈阳随伯父周贻赓来到天津,8月考入南开中学。入学第二学期即发起组织学生团体“敬业乐群会”,主办刊物《敬业》,不久又参加南开新剧团,任布景部副部长,参加话剧演出饰女角。周恩来学习成绩优秀,国文和数学的成绩尤为突出。
  南开有周恩来这样才华出众的学生,严范孙非常高兴。1914年9月29日,周恩来到严宅请他题写《敬业》杂志封面,“周去即书之”。1916年5月间,学校举行全校性作文比赛。那时全校学生已近千人,各班纷纷推举本班作文好手一争高低,共有260余人参赛,卷子上的姓名采用密封式,由教师集体评阅,严范孙亲自参加评定。结果他从40份优秀作文中选定周恩来为全校第1名。周恩来所在的丁二班荣获集体第1名。严范孙亲自写了“含咀英华”的奖旗,奖给丁2班。
  1917年6月,周恩来中学毕业。26日学校隆重举行毕业典礼,严范孙出席,井请了陈独秀等来宾。周恩来取得最优毕业成绩,并获“国文最佳奖”金质奖章,不久,周恩来离开天津赴日本求学。周恩来得知南开大学即将成立的消息后,五四前夕回到天津。9月经严范孙、张伯苓同意免试进入南开大学文科。开学前4天,严在私宅设宴欢迎周恩来重返南开,同席的有黄郛、范源濂、张伯苓及直隶教育厅长等人。
  1920年1月,周恩来指挥各校学生赴直隶省署向省长曹锐请愿。曹锐是严范孙的妹夫。曹推脱不见,井逮捕了周恩来等人。5个多月后,周恩来出狱。严范孙一如既往看重周恩来。他与张伯苓商量以他在南开设立的“严范孙奖学金”资助周恩来出国深造。10月,他给驻英国公使顾维钧写信,为周恩来介绍去英国留学。
  周恩来到达欧洲后,一直与严范孙书信往还,保持密切联系。严为资助周恩来,特在严家帐目上为周立了户头。除第1年的用款是他交给周支票携走外,以后周恩来在欧洲的3年,都是他让人转寄的,每半年一次,准时不误。如1921年日记载有:2月27日“李琴湘来,余将补助李福景、周恩来之学费,交伊持去。”周恩来对此十分感激。1922年旧历正月初五,周恩来的父亲周懋臣特去拜谢严范孙。周恩来在欧洲参加共产党后有人曾劝严范孙不要再给周恩来以资助,但他不为所动,以“人各有志”奉答,继续寄钱给周恩来。“严范孙奖学金”起了资助革命的作用。
  倡办南开大学
  严范孙是创办南开大学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严范孙、张伯苓很早就打算创办大学,1916年在南开中学内成立专门部和高等师范班,就是为办大学创造条件。严、张决定考察美国的私立大学。张伯苓先行,于1917年8月去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教育。第二年秋,严范孙也到达美国纽约。张伯苓每天上完课,晚上去严下榻处给他讲教育学。有时他也去大学听课,更多时间则用于考察美国的教育,访问了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人学、葛林奈尔大学、旧金山大学等学校,详细了解这些学校的制、行政管理、办学经费、教育方法及图书设备情况,对美国大学教育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严范孙还从他们当中物色了南开大学的教师。1918年12月严、张回到天津,立即着手筹备成立大学。
  旧历年刚过三四天,严范孙不顾年老多病,偕张伯苓到北京拜见教育总长傅增湘,讨论南开大学立案事,同时,严范孙本人也慷慨捐辅,为南开大学捐款、捐地、捐赠图书。1919年他捐赠大学购书款2千美元,11月捐赠中文书籍30余种数百册,1922年捐地5亩1分8厘,折洋18,130元,1924年又以二十四史、九通等数十种古籍,捐赠南开大学图书馆。
  严范孙不仅以其财力、物力给予南开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严范孙的办学思想对甫开教育有很大影响。南开从一开始就注重向外国学习,强调德、智、体、美四育并进,特别注重人格修养和校风建设,都与严范孙的教育主张有密切关系。
  1922年,严范孙曾打算与梁启超在南开大学成立东方文化研究院。梁启超自上年秋在南开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就受到天津学界的热烈欢迎。严范孙间或也去听梁的课。当梁启超提出成立东方文化研究院时,立即得到了严范孙和南开大学的支持和响应.1922年下半年,严、张多次与梁启超磋商。但最后因得不到经费的赞助,东方文化研究院终未办成。
  严范孙赓续国学,阐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愿望一直没有泯灭。1927年8月,他与华世奎,林墨青等人发起成立一个研究国学的团体——崇化学会。其目的是;“窃查中国教育,近年取法欧美,日求改进,而于国学,不暇兼顾,致乏通才。修等鉴于此,爱集合同人募款,组织学会,以讲求国学,补学校所不及为宗旨,名曰崇化学会”。学会成立讲习科,分义理、训法、掌故等科目,招收学员,系统学习古代典籍,延请专门宿儒,定期讲授经义,按期命题试文,严范孙特辟私宅为讲堂,以自己藏书供学员阅读,“亲莅试所,亲书试题。”祟化学会的成立,是其“中学为体”文化观在他晚年的反映。
  祟化学会成立不到两年,严范孙就一病不起,于1929年3月15日逝世,享年69岁。
  70年之后,即1989年3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二次会议上,严范孙的名字重又唤起人们的怀念。会议通过提案,褒扬严范孙一生矢志倡导新学的功绩和培育英才对祖国的
贡献,南开大学为严范孙立了纪念铜像。

<<:  丽致管理集团总裁严长寿:总裁狮子心

>>: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严杰夫

庄绍荣宗长在中国温州市台下庄氏纪念堂落成庆典上致词

尊敬的世界庄严总会庄荣洲会长,尊敬的海内外庄严宗长、宗贤、各位宗亲、朋友们: 大家好! 在2010...

贵州六盘水市庄严宗亲会成立视频

贵州六盘水市庄严宗亲会成立视频...

纪念庄秀莲姑妈诞辰100周年庆典活动

纪念庄秀莲姑妈诞辰100周年庆典活动于2013年10月1日至3日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隆重举行,活动...

台灣莊嚴宗親總會將於2008年2月17日在台中市舉行成立大會

台灣莊嚴宗親總會將於2008年2月17日在台中市舉行成立大會 <台灣莊嚴宗親總會>經過...

闽台庄严宗亲代表参加第三届海峡百姓论坛暨双方交流联谊系列活动

应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庄严委员会邀请,以台湾庄严宗亲总会庄崇意总会长为团长的台湾庄严宗亲代表团来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