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看庄子:发现自己

在现代生活中,哲学家差不多是世界上最受人尊崇,同时也最不受人注意的家伙,如果这么一个家伙真的存在着的话。"哲学家"已经仅仅变成一个社交上恭维人家的名词了。

  任何一个莫名其妙,深奥不易了解的人都被称为"哲学家"。任何一个不关心目前状况的人也被称为"哲学家"。然而,后者这种意义中却含着相当的真理。

  当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一剧里使丑角达士东(Touclistone)说"牧羊人,你也懂得一点哲学吧"时,他是用后者这种意义的。

  由这种意义说来,哲学不过是对事物或一般人生的一种普通而粗浅的观念而已,这种观念每一个人多少都有一些。一个人如果不愿承认现实的全貌的表面价值,或如果不愿相信报纸上所刊载的每一句话,他多少是一个哲学家。他是一个不愿被欺骗的人。

  哲学始终含着一种如梦初醒的意味。哲学家观察人生,象艺术家观察风景一样--是隔着一层薄纱或一层烟雾的。生硬的现实的琐事已经软化了一些,使我们可以看出它的意义。至少中国艺术家或哲学家是这样想的。

  所以,哲学家是和那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完全相反;彻底现实主义者为俗务所缠,碌碌终日,相信他的成功和失败,赢利和损失是绝对的,真实的。这么一种人是没有救药的,因为他连一些怀疑的念头也没有,因为他根本是空洞无物的。孔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在孔子少数的有意的谐语之中,这是我所发现的一句。 我打算在这一章中介绍中国哲学对于生活的一些观念。这些哲学家的意见越是参差,便也越是一致--他们都认为人类必须有智慧和勇气,才能够过着幸福的生活。孟子那种比较积极的观念和老子那种比较圆滑的和平观念,调和起来而成为中庸的哲学,这种中庸的哲学可说是一般中国人的宗教。

  动和静的冲突结果产生了一种妥洽的见解,对于一个很不完美的地上天堂感到满足。这种观念造成了一个智慧而愉快的人生哲学,终于在陶渊明--据我看来,他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与最和谐的性格--的生活上形成的一种典型。

  一切中国的哲学家在不知不觉中认为唯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怎样享受人生?谁最会享受人生?我们不追求十全十美的理想,我们不寻找那些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不要求知道那些不得而知的东西;我们只认识不完美的,会死的人类的本性:在这种观念之下,我们要怎样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可以和平地工作着,旷达地忍耐着,幸福地生活着呢?

  我们是谁呢?这是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几乎是无法答复的。可是我们都承认在我们日常活动中那么忙碌的自我,并不完全是真正的自我。我们相信我们在生活的追求中已经失掉了一些东西。

  当我们看见一个人在一片田野里跑来跑去在寻找东西时,智者可以弄出一个难题给一切旁观者去解答:那个人失掉了什么东西呢?有的猜一只表;有的猜一支钻石胸针;其他的人则作其他的猜测。智者委实也不知道那个人在寻找什么东西;可是当大家都猜不中的时候,他会对大家说:"我告诉你们吧。他失掉了一些气息了。"(lost some-breath--即"上气不接下气"之意)没有人会否认他的话是对的。

  所以我们在生活的追求中常常忘掉了真正的自我,象庄子在一个美妙的譬喻里所讲的那只鸟那样,为了要捕捉一只螳螂而忘掉自身的危险,而那只螳螂又为了要捕捉一只蝉而忘掉自身的危险: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

  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

  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

  见利而忘其真。

  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

  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啐之。

  庄周反入,三月不庭;蔺且从而问之:"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

  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俗,从其俗。'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戳。吾所以不庭也。"

  庄子是老子的得意门生,正如孟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样,两人的生存年月和他们的老师隔离差不多一百年。庄子和孟子同时,老子大约和孔子同时。可是孟子和庄子一样认为我们已经失掉了一些东西,哲学家的任务是去发现并取回已经失掉了的东西--据孟子的见解,这里所失掉的便是"赤子之心"。

  这位哲学家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认为文明的人为的生活,对于人类天生的赤子之心的影响,有如山上的树木被斧斤伐去一样: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

  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  庄周与道家养生学

>>:  庄子思想指导构建现代和谐社会

湖南庄氏源流

醴陵官庄庄氏 始迁祖朝公,明嘉靖间自广东海丰徙龙川,再迁此。族人分布于沩山、焦湖、阳坑。至1948...

清代广州状元庄有恭诞辰300周年活动报道

今年,是清代广州唯一的一位状元庄有恭诞辰300周年。28日,美国、泰国、加拿大等国家及我国港、澳、...

庄子道出人生最高境界

4月30日,鲍鹏山先生第4次来到浙江人文大讲堂,从孟子、老子、孔子,到这回的庄子,他说:2小时讲庄...

傅佩荣:学庄子最大的收获是不得已

 将在百家讲坛开讲《孟子》 在北京电视台《养心堂》所讲《向庄子借智慧》近日成书出版———  当百家...

清代艺术家严绳孙

 严绳孙   [清](一六二三至一七○二)字荪友,一字冬荪,号秋水,自称勾吴严四,复号禺荡渔人,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