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缮性第十六》

 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

  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夫德,和也;道,理也。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义明而物亲,忠也;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信行容体而顺乎文,礼也。礼乐遍行,则天下乱矣。彼正而蒙己德,德则不冒。冒则物必失其性也。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淡漠焉 。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

  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 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德又下衰,及唐、虞始为天下 ,兴治化之流,枭淳散朴,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 ,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由是观之,世丧 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丧也。道之人何由兴乎世,世亦何由兴 乎道哉!道无以兴乎世,世无以兴乎道,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 隐矣。隐故不自隐。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 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 也。古之存身者,不以辩饰知,不以知穷天下,不以知穷德,危然处 其所而反其性,己又何为哉!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识。小识伤德,小行伤道。故曰:正己而已矣。乐全之谓得志。

  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也。寄之,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今寄去则不乐。由是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  《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

>>:  《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

宗亲资讯    

四川内江严氏族谱

朝庭重合食之典所以序亲士庶修春勺之文所以报本自唐虞以来因官赐姓氏司马司寇之族已照三代沿袭分封大宗小...

《客星堂 严氏族谱》编撰人柄成公

《客星堂 严氏族谱》 《客星堂严氏族谱》作者严柄成 柄成公,名奉权,字柄成。一九三四年七月十五日出...

《世本八种》里的庄严氏资料

━【作考史典籍】━━━━━━━━━━━━━━━━━━━━━━   《世本》為我國第一部,也是世界第...

桃源庄氏第八次族谱续修经历记忆

桃源庄氏第八次族谱续修,历经了风风雨雨,耗时五载终于完成,感谢广大宗亲的热情支持。在众人的不懈努力...

至乐:万物生息无穷转化 死亡无乐是至乐

生活于这个地球上的无数生生息息的生灵,惟人类最富于情感和理智。人类以其独特的内在表现,普通追求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