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搜集到了严氏的一些族(家)谱资料,并走访了一些严氏居住地,对严氏家族族史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但是在了解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的疑问,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寻求答案。
对严氏族史的了解我们主要是通过几种渠道,一是走访,搜集老谱、墓志碑文、文物、询问健在的长者。二是通过互联网和全国各地严氏宗亲联络沟通,以获得更多的线索。三是通过电话和书信与族人交流。四是在本地修续家谱,首先把自己这个小支系的历史能搞清的理出个头绪,一步一步的向上追溯,求解一个一个的问号。
几年来的探索,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探讨族史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这是一项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资金的援助,没有一个组织的支撑的文字工程,几乎是完全凭着个人的爱好和族中热心人的精神鼓励来推动工作的。更难的是经过几十年来对家族事务的泠落,家族历史的文字资料保存下来的不多,毁损严重,有的地方根本没有留下任何记载。近几年虽然出现了一些续编谱谍之类,也很难找到上溯较远的史料,每一个小支系都侧重写清一个小支系的现实情况,很难找到每个支系间的结合部。国家虽有馆藏资料,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并非个人力所能见。
以我们手中的一点资料来看,严姓的起源大多归结于东汉时期避帝讳由庄改严为始,大多认同为汉代名士严光(严子陵)后裔。我们仅以湖北省江陵县严奉权宗亲主持编纂的《客星堂严氏族谱》和贵州严氏保存的《黔南严氏族谱》及以依此续编的《天水郡富春堂严氏家谱——咸丰、来凤黔江部分》来探讨这两个支系的历史。
《客星堂严氏族谱》,我们也叫江陵谱。江陵谱对严氏世系追溯较详,从公元58年汉明帝刘庄登位,庄氏避讳改严始祖严 光起,并将上溯五代庄姓祖改写严姓记史。所以江陵谱以严(庄)助为始祖,其实改姓为严是东汉时庄光改为严 光,江陵谱记六世祖。六世严 光祖有二子,一为定、一为实,以下江陵谱就只述严 实支脉,对严 定一支没有记载。到二十五世严 浚,字挺之时生子三,文、武、英,文迁华容,武迁江陵,英迁浙江。第二十六世严 武唐代“由谏议大夫擢剑南节度使,加吏部尚书,封郑国公”,江陵主要以此为主要记述。江陵谱还记载一事“因黄巢兵乱,常避兵江西,故缺中有四代云。”江陵谱载原派为:“梦首循天一,克开先有章,其文钦奉若,定得久全昌。”还对严氏家规、条例等都有较详的记载,是一部很好的家族史料。
《黔南严氏族谱》的主要部分已编入咸丰严氏家谱中,所以也简称咸丰谱。咸丰谱主要记述的是严子陵后裔——严 陵从江西迁入贵州的严氏支系,除在谱序中记述是严子陵后裔外,对江西以前的历史没有追溯(因老谱已失),咸丰谱的序代从严 陵起。咸丰谱记载其字派:“茂首循天一,克开先有章,时维清风若,子起九传昌。”这是严九让在清代修谱时改动过一些字的,其实原来用的也是:“子启大修道,茂首循天一,克开先有章,其文钦奉若,定得久全昌。”另外贵州省印江县严氏宗祠有一石刻联:“光武故人标万代,剑南节度制唐朝。”湖北省省咸丰严家祠堂也有一石刻门联:“学衍五经敷文楚北,规循十矢绳其剑南。”这都是写的剑南节度使严 武的典故。现咸丰的严家祠堂仍保留有碑记,对家族族规,条例等都有详细记载(参见两谱均有记录)。
对照两地族(家)谱,里面有许多共同之处,让人深思。这两个支系都是严子陵后裔,为什么所沿用(现仍在用)的原字派几乎完全相同?印江和咸丰两处家庙为什么都有记载剑南节度使的石刻门联?为什么两地谱上所记载的族规内容也几乎完全相同?为什么这两个支系的谱上都有江西的记载?贵州严氏始迁祖严陵原籍江西袁州府分宜人氏,於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迁贵州省思南县,是在南宋时期,在唐朝之后,那么严 陵是否是严武之后裔呢?
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但是现在还没有答案,这两个支系应该有一个结合点,找到这个结合点,我想这些问号应是是可解的。只是我们手中的资料有限,还没找到更多的依据来解开这些谜。我们联系过江西省分宜的严氏宗亲,他回应说他们的谱中有迁入贵州支系的记载,这个记载能不能解开这些问号?湖南华容的宗亲我们也联系过,他们也回应有迁江西的记录,这又有没有解开这些谜的希望?这要靠我们将来的努力探索寻求答案。
据我们了解,这两个支系分布相当广泛,江陵支系几乎分布于湖北全省各县(市),主要有江陵、监利、公安、天门、潜江、石首、宜昌、巴东、建始、恩施、宣恩、利川、十堰、咸丰等县市,也有远迁四川、重庆和其他省市的。贵州印江这个支系主要分布在重庆市的黔江、酉阳,秀山,湖北省咸丰、来凤,贵州省的思南、沿河、松涛,还有迁广西和迁回江西的记录。如果能把这两个支系找出了结合起来的点,无疑将会对严氏家族整体结合做出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