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莆衍派
嚴氏族譜 卷一
電博繁生
敘跋)
(敘 電白縣知縣樂溫 李滋然 1898年)
敍
甲午季冬莞篆電陽與都人士晤習日久頗相浹洽疆圍作噩
之歲月在則壯嚴小瀛司馬以重修家乘屬弁卷端嚴故電陽
望族譜蓋纂葺於荔泉孝廉補綴成編則小瀛司馬獨任其難
者也詳加披閱見其支分派合綱舉目張表仿眉山具堪取則
問今肉譜誰與爭長撫此一編實兼二美夫阮分南北貧富縣
殊裴號東西燕涼迥隔集豪宗於仙李誰辟魚川問屬籍於諸
韋羞稱黃犢往往一睽桑梓各樹扮榆卜鄰而久已離鄉數典
而居然忘祖鴟夷去越便號陶朱張祿入秦誰知範叔嚴氏舊
居富春遷籍莆陽從戎高涼卜家神電牒絕綫之延不改遠微
-1-
之舊入鳥衣之門巷仍是謝庭問青箱之世家可知王氏此一
美也其或鋪張門第附會膏梁桑依柳而寄生蔦施蘿而同命
勢必鶴兼梅種狐帶令頭分梁公之告身榮夸狄裴詭汾陽之
后裔拜下崇韜有玷清門何裨新牒嚴氏向遭兵燹惟勝宗圖
沼波討源修廢興墜而能不攀顯秩獨溯前修法古吏之闕文
成一家之寶錄此二美也觀其自序有云不涉意見不事更張
已有者因之未備者補之闕疑者存之使若本若支若真若偽
親疏遠近厘然可觀語皆切實例眸信史求之晚近蓋題其儔
今者一綫繩繩添丁不少百年鼎鼎算亥偏多或薤露之旋傷
或桃蕢之新賦不勤采掇曷聚宗盟而乃排比得人纂修不紊
-2-
庭繼美宗牒流光年年鸞噦之鳴藻芹春雨處處豚蹄之祝禾
黍秋風以視前此之殘帙僅存椎輪有待其美備又何如耶至
於綸言世守祖德能承櫝有楹書圖傳兆域全編具在奚事揚
葩遣(遺)澤方長可知后葉光緒歲次箸雍閹茂寢月上浣
賜同進士出身
誥授資政大夫同知銜世襲雲騎尉特授電白縣知縣樂溫李
滋然
拜敍
(敘 電白縣縣學訓導 楊祚誨 1896年)
敍
蓋聞閱世生人閱人成世橋高梓下遞傳而年代云遙源遠流
-3-
長漸衍而支條愈眾非數典而忘其祖 遷居而昧所親將欲
編瓜瓞初生賦椒條蕃衍蔭本根兮是庇榮枝葉兮相維再三
會醉飽明恩判親疏於冬夏大小宗馨香報德序昭穆以東西
則必聯族眾以筆書做國史為家乘由本及末記畫零星即委
溯原統歸亮雪庶披簡編還如聚米亦訂卷帙無慮紛絲無如
誕育繁多詳稽非易記居殊异備紀為難每因循而貽廢墜之
憂致久遠而有遺忘之慮人文繼起不少豪宗譜牒不修非惟
弱族指難屈矣心 非之歲在丙申余以需次潘洲遂得攝官
電學授徒課士間來騰友之踪問字質疑因見嚴家之譜開編
竟讀展卷流觀則見系出莆田宦遊穗省從戎至此卜族于茲
-4-
有偉人廿余世相傳弗替書成世帙數千人具載靡遺堂構相
承箕裘用紹由渠父而追昂父自吾兒而及若兒如登北固之
樓祖孫貽厥恍躡東山之履叔侄偕來吹塤吹篪希風何家大
小比金比玉方軌夏氏后先歲戚疏燦若列旬眉派序燎如指
掌舉梁鴻之案便是齊眉續樂羊之機何曾反目蜾蠃雖云式
谷必詳所自來參昂既屬小星必正其定分琵琵別抱必書之
以垂廟絕之文冰孽自甘必表之以代旌榮之錫掇魏科登顯
仕固備紀以示顯揚全大節著奇行尤特書以為京式出處行
藏之必敍里居墳墓之必登他若義未及詳比般酌賚桓之存
其說事原墨漏等郭公夏五之闕其疑洵可謂有美必臻無善
-5-
不備者矣誨與嚴小瀛司馬時相過從交成莫逆猥蒙不弃屬
攄詞以掇簡端竊愧無文敢染翰以污篇幅言皆紀實辭不取
諛爰殷附驥之思弗恤續貂之誚此日付之剞劂版籍垂型异
時治以修明葫蘆依樣行見螽之集蟬之聯愈推愈遠鳳之毛
麟之角寢熾寢昌延百代之簪纓煥千秋之緗帙庶幾書藏棘
梨傳諸無窮抑亦語出刍蕘賴以不朽云爾時光緒二十二年
季冬月
敕授修職郎署電白縣學訓導曆署海康縣教諭羅定直隸州
學正辛酉拔貢生后學楊祚誨薰沐拜撰
―6―
(敘 電白二十世裔孫 嚴其藻 1886年)
敍
嚴氏自子陵先生為東漢隱士節義昭昭其裔由富春山遷莆
陽再由莆陽從戎高州卜居於下博鄉遂為電白人明永樂間
諱霜公由舉人官柳州府尹祀名宦累席簪纓已而式微兼以
山海寇亂流離轉從故先人基業遂為強有力者踞焉又閱數
傳漸乃蕃衍散居於電海之濱雖無高爵顯仕見稱於世而代
傳忠厚耕者耕讀者讀膠庠接武克奮科名未始非祖澤所留
貽也顧族姓日眾而譜錄闕焉不修雖世次僅存恐親疏遠近
本支莫詳墳墓失孜他若功名事蹟其不至於湮沒不傳者幾
希矣我祖有知能無恫然善乎蘇文公有云譜為親作為子孫
―7―
者宜何如兢兢也先君子自少讀書輒慨然有志於此乃求獲
舊譜簡陋殘缺不可收拾於是獨肩其任跋涉搜訪日夜校錄
缺者補之訛者正之疑者存之久乃葺為成書奈系表雖具而
傳紀缺如數十年來嘗以為憾今先君子歿又二十餘載矣其
藻久欲踵修之未果丙戌夏落第歸乃集族眾而從事焉所有
條議悉遵前例無事更張第附以近代而補其所未備親疏遠
近若本若支以及墳墓安厝功名事迹皆據實書寫務使無濫
無遺如是庶有以慰我祖在天之靈而先君子生平未竟之志
亦可告無憾也夫光緒十二年歲次丙戌孟春月二十世其藻
謹敍
―8―
(跋 電白二十世裔孫 嚴汝登 1896年)
跋
吾族舊譜草創于於濟寬公宜齋公系表圖注雖具而載記傳
略缺如自宜齋公迄今又數十年於茲矣迨乃子其藻登癸酉
科賢書知責無旁貸爰繼先人未竟之志於光緒十二年集族
人而從事焉旋以連年主講蓮峰東陽兩書院並纂修縣誌公
事旁午不遑他及故採訪編錄僅得其大略仍未葺為成書至
十八年司鐸東莞竊謂教官清闲尚可從容竣事也不意於二
十一年六月遽卒於任此事寢矣今年春族長老屬登踵而修
之登自顧何如敢膺斯任耶惟我始祖開基以來聚族海濱者
數百家世代相傳者廿余葉雖無崇秩顯宦而采芹食餼代不
乏人今則舉于鄉登仕籍為學官者又有人無非祖德之流澤
―9―
孔長也顧譜闕不修恐世遠年湮篇帙蠹朽致前賢之行事湮
沒乃祖之墳墓失考誠憾事也遙遙奕世咎將誰歸后之視今
亦猶今之視昔可慨也夫登不得已執筆而聽命於族長老不
涉意見不事更張已有者因之未備者補之闕疑者存之使若
本若支若真若偽親疏遠近厘然可觀焉然此舉也數十世未
畢之事以一人而集成之后世之知我者謂登有志竟成不知
我者謂登代庖越姐登則不揣冒昧祗盡其所當為勉其所不
得不為此即登區區之意也异日者人文蔚起克奮科名迪前
光垂后裔亦宜各盡其所當為可耳光緒二十二年秋七月二
十世汝登謹跋
―10―
(傳略)
電白嚴氏宗譜
傳略
譜家有勸無懲與史少別紀先亦以式后也唐初正譜牒
太上貴德次功言次爵世不絕謂之門戶嚴氏更數朝端篤秀
异代有其人茲不具載至於節義表表品學素著為人望所歸
者不可沒也作傳略
(一世霜公、四世祿公)
始祖考諱霜公先世莆田人大約宋元間從戎來電居下博鄉
今之紅花村是也以上世次名諱皆失考故以公為始祖云公
登明永樂癸卯賢書初任廣西容縣知縣晉同知旋授柳州府
知府祀名宦則善政之得民可知也解組歸宦囊如洗惟承墾
晏鏡橫山等處坡園課海俾后世子孫以耕以漁庶不至於游
―11―
手好閑既可以藉免饑寒且不啟驕侈之漸則貽謀深遠矣四
世祖諱祿公字天祿性純孝自紅花遷霞海之佛堂古名鄧村
初構祠宇立祭田以祀其先由薦辟擢官太僕寺卿罷歸中途
遇寇不屈遂遇害相傳九月二十八日為公誕餘皆不可知矣
論曰太守公居官清白得民心不以驕侈導其子孫詒謀誠善
四世太僕公克繼先志晉秩京官雖邑乘未登然其創祠廣祭
姐豆有光誠不愧純孝之目無如孫曾式微故居墓田盡非我
有則不絕如綫耳然以二公清操厚德固知天之必能綿其祀
也今則族姓蕃衍矣誰謂報施之或爽哉
(九世琉寶公)
九世琉寶公配楊孺人于歸數載失所天家赤貧孺人痛絕者
數次繼念夫乏祀乃強起血養晟公次子儀為嗣數十年茹茶(荼)
―12―
集蓼難苦萬狀卒見其孫經綸成名以壽終
論曰古人云時窮節義見故貞松勁柏不以風霜雨雪改其操
無他其所稟然也儒人厄窮困苦偉丈夫所難堪卒能矢志靡
他立嗣傳后今嚴氏衣冠多其裔人以為苦節之報云
(十四世軒穎公)
軒穎公字幼學生有異稟聰慧絕人讀書一目數行文思泉涌
清麗無匹數千言援筆立就為黎進士日升公畏友年十九補
府學冠其軍未幾以疾卒尚未娶云
論曰公以絕人之姿天材駿發下筆汪洋使天永其年所詣正
未可量而乃甫青其衿遽賫志以歿士論惜之
(十五世致和公)
致和公派名講藝字升國柔嘉其別號也少敏悟卓牽多籌略
嘗游學丹步東君楊公有訟事謀者束手莫可誰何公畫策以
―13―
進事卒解楊器之以女妻焉即淑配楊儒人也長列膠庠試輒
高等家固貧晚年舌耕所入漸至饒裕然素安淡薄誰敝衣草
履晏如也先我姓式微后兼以兵燹致流離遷從先世產業多
被勢家強占而糧課賠納族人苦之公毅然執糧串鳴諸官蒙
邑侯強公兆統斷歸紅花等處田租并橫山課海而屋地被占
已久祖墓鋤毀過甚雖土堆累累而荒烟蔓草片碣無存讀公
祠堂記有云今已如此后之感傷更如何則聲淚俱下矣公既
雅負時名有猷有為鄉黨倚之如左右手人有不平事輒為伸
理之雖任勞怨弗恤也生平於書無不讀終日手一編至老不
倦精堪輿術卜葬乃考那山地并沙羅園壽藏皆吉壤迄今子
孫繩繩書香弗替人以為公德蔭云卒年六十有九
―14―
論曰公固智略士然克復祖遺擇地以妥其親則孝免族人賦
累庇及其鄉則仁其后嗣之克昌也固宜惜公匍匐公廷控歸
紅花田租道光間旋以中甲之役仍拱手而授之他人為告后
世子孫苟非有大冤屈极不得已之事慎無滋訟輕弃先業也
(鐘英公)
鐘英公字騰之號必靈邑增廣生屢舉優行年十八輒受知於
學使吳頡雲先生文思清■(鏖)有至性能得其親歡弟昆六人公
居長及季弟生母以子多艱於乳公命其婦許夫人字之無何
父母相繼歿遺田僅百石公以諸弟幼操家政撙節生積遂數
倍每歲度支出入一一署諸薄婚娶畢悉出腴壤推與焉而自
取其磽瘠者平時茹蔬啖素不御酒肉夏僅一葛袍客至公與
次弟文庠生襄之公更服出以見客然若祖先歲祀師儒修脯
―15―
賓朋往來凡典禮攸關必加隆焉弗敢褻戚裏貧乏者時加賑
恤尤好為義舉嘗傾囊倡建大宗祠不惜重貲構精舍築新■{左右}(土屚)
以裕國帑其儉於自奉而能持大體如此為人端介勤慎精心
計料事周到人莫能出其範圍教子弟一繩以禮法門庭內肅
如也卒年七十有九以子貴例封儒林郎以曾孫貴贈通奉大
夫
論曰鳴(嗚)呼世俗中銖積寸累之士為兒孫作牛馬雖一毫不輕
用方且有疾視其父母昆弟之死而不恤者比比然矣誰則能
識大體哉然吾謂構祠報本廣先疇悉推腴壤於同胞是其孝
友性成尤得大體中之至大者謂之篤行君子庶幾無愧公諱
清端字介卿性任俠中甲之難我族與敵人械斗斃敵一人官
―16―
究凶不得族眾患之公挺身赴質認凶手申詳定讞未出罪而
卒於羈闔族祭之有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句奉
其主人大宗祠春秋配餐其慷慨激烈之氣至今猶凜凜焉
論曰捐軀為人之事古俠士曾有幾人公以一介之夫為闔族
公忿奮為顧身是真見義勇為者也
(宜齋公)
公諱宜齋字儒域號爽軒從九職生有至性事父母以孝聞與
其弟欽齋公怡怡相友愛待猶子如已子除親服哀毀如其初
喪每屆忌日輒隕涕弗輟營先人窀穸不惜重聘延葬師我族
向有舊譜存濟寬公家歲久失修其子慝欲弗予公再四懇求
許以賄乃獲焉遂竭力搜輯始具稿其為人質直誠慤表裏如
一志操嶄然自少讀書明大義所為文筆不加點朗朗如玉山
―17―
上行書法圓勁奈數奇不得志旋以父患池魚殃雞犬弗得寧
乃决意弃去制舉業折節入公門生平為人排難解紛指不勝
縷從未索人致謝鄉曲中嘗恃公以無恐故無遠近識與不識
聞公名爭歸之座上客恒滿其游歷所至則望風郊迎皆顧授
餐作東道主云非孟子所謂中心悅而誠服者乎先是中甲之
役運蔚公王其謀未幾病歿用乏甚眾束手乃共推公公亦竊
念非已弗能堪也者毅然肩其任經費告竭搜括千方拮據萬
狀自是運籌決勝片紙隻字皆出其手往往袱被走省會郡邑
間跋涉山川日行百里弗告瘁搘拄凡十有余年屢蹶屢振卒
能克復舊物公之力也然居恒絕口不言功事平后輒引身退
即歲有挑息群相染指亦未嘗過問焉惟廑念祖業蕩且盡歲
―18―
祀不敷傾囊捐置三清課海并南海坡園以充祭費他若族姻
有喪久弗能葬惻然憫之出所卜地俾擇其佳者或以無辜被
陷則救援之弗遺力自瞻嘗弗給而周貧濟困月有常例尤好
義舉行方便嘗貸諸他所而轉貸于其友有朱姓世家子也負
其銀四百金笑置之勿與人言其生平行事多類此故晚年來
名譽日隆而境遇日窘意豁如也公嘗謂人曰吾不能以財產
詒子孫惟陰德一點而已卒年六十八子其藻游泮旋僅旬日
耳迨其藻登癸酉科賢書公雖不及見然積善余慶其理固不
爽云
論曰鳴(嗚)呼古所稱豪杰之士豈皆乘時得位柄握事權為所得
為而后有以自見哉即退處鄉邑間隨分施設聲譽翕然雖所
―19―
及廣狹不同而要其有濟于物則一也如公者雖古人奚讓焉
(仁起公)
公諱仁起號壽鏡武生性真摯有膽略中甲之難挺身任之構
訟十有余年府省往還隨機應變往往廢寢忘餐備嘗辛苦迨
秦廷還壁公以纏訟多年褫衣頂然而公視功名猶弃敝蹝晏
如也嘗為人縷述敵人擄禁狀殺人架害狀毆辱鹺尹狀大憲
查瓣狀聞者莫不寒心公身歷其境出入於囹圄縲綫之中千
載下令人想見當年恢復祖嘗闔族籍潤公之力也眾人在公
項內備金與公就職巡政廳卒年六十八歲
論曰大丈夫持躬涉世縱不能建樹于朝延(廷)亦應創垂于宗族
公以小族而逼處強鄰卒能克獲舊業可謂能元身又能元宗
者矣
―20―
(仁勇公)
公諱仁勇號智三武生賦性強毅果敢有為母周氏知大義有
膽識猶子仁超被敵人擄事出倉卒周氏出身鳴官飭差起放
不愧巾幗须眉者也中甲之役構訟多年因乏貲幾至中止公
殷家紓難不介于懷迨克獲祖嘗而家已中落矣猶以太祖無
嘗為憾與爽軒公營置南海任氏園坡歸大宗作祭費闔族賴
之卒年五十二年(\)歲
論曰世人染指蒸嘗以成家業者往往有之公則拔私囊泄公
忿知有眾不知有已不可謂之好義急公者耶
(如昕公)
公諱如昕號照亭文庠生力學授徒諄諄善誘子侄輩顯達者
多出其門同懷者三人分爨已久長兄文庠生郡冠軍諱儒暉
號墨樵公億中多貲稱素豐焉弟儒耀聰明穎悟惜不永于年
―21―
公性孝友塤箎唱和事父母以孝聞家清貧自奉儉約每年所
得修脯奉高堂畜妻子外積儉余貲產數十石為父母嘗膳其
為人端正誠實慤恪守臥碑足迹不履公門同冶(治)初海氛不靖
與兄墨樵公督守城池均保(褒)獎訓道卒年六十三歲
論曰世人妻子之念重往往疾視其父母兄弟之死而不恤者
公家雖貧猶能置產為父母嘗膳是為父母計不為孫計者也
其兒孫卒能各自成立是公之志在報本天自有以報公也至
端品勵學足迹不履公門尤可以風世矣
(以訓公)
公諱以訓字古畬號■(彝)堂附貢生聰明卓越博學多能弱冠補
弟子員自習舉業外于天文地理醫方星卜諸書無不讀之而
規其堂■{上下}(宀奧)家素豐精醫學往往開方救人兼舍藥餌曾祖竹庵
―22―
擇吉扦起與曾祖妣合葬乃上丈余以取穴土色黃潤與下异
至今咸夸地下牛眠吾族自始祖登賢書歴十余傳未有繼起
者公擇吉修大宗祠厥后進庠食餼者接踵濟美歲癸酉其藻
又舉于鄉公之學貫天人筆參造化有明驗矣至卜葬祖父母
父母叔父母悉出公手坐談休咎不爽毫厘是真楊曾廖賴不
之過也中甲之役構難十餘年勢成騎虎適制府盧部堂巡邊
按臨公振筆直書剖是非陳利害制府動聽卒獲舊業公之力
也公有至性少失怙事母以孝聞胞姊適黎門青年喪偶公為
擇繼同治初發匪之亂避居來城患時疫殞其親屬不敢近公
挺身經理后事葬祭如禮公無同胞兄弟與嫡堂兄仁勇公弟
以寬公怡怡然相友愛誨子侄循循善友親見子與侄成名而
―23―
面諭之曰爾輩既作秀才當端品勵行母(毋)負秀才之稱可耳其
友于兄弟啟迪后人如此生平自奉檢約布衣草履有乃祖風
至邑中急難捐助軍餉不惜钜款其識時務持大禮又如此公
豐頤廣顙须眉如畫及老多病清癯自知不起病革日遺囑后
事至詳且悉卒年六十歲以子貴封中憲大夫著有地理扼要
一部未梓
論曰公讀書作人識定守堅與蜚聲獵華者迥別其為文和平
中正至今猶想見其為人惜乎懷才不過(遇)未能策動熏於朝廷
祗見誠心誠意堅立於族黨古人云用之則為帝王師不用則
窮谷一病叟余謂用不用命也士苟有志隨所遇皆有以自效
耳如公者不可謂素位而行之君子耶
―24―
(以寬公)
公諱以寬字周士號子容武庠生性孝友蚤歲失怙居母喪時
年已五十贏(歲)矣哀毀骨立朝夕上食葬祭如禮胞姊適許門青
年喪偶歲時過問相見輒泣然無同懷兄弟與堂兄古畬公智
三公怡怡然相友愛生平瞻識過人常為人排難解紛不避權
貴鄉里恃以無恐故五十晉一時里黨以鄉族屏藩額祝之海
濱惡習有舟遭風擱淺附近貧民乘危毀拆往往殃及池魚以
致致(\)雞犬不寧鄉人患之雖官府禁止不得咸豐初春天霧夜
商艚■{左右}(車因)載誤人(入)桃源數堡窮黎■■(洶洶)麕聚船主盧廷配聞公名
請上船公剴切指揮入便渙散保全船貨數萬貫船主德之酬
錢五十千公盡歸醮務用不私一文其輕財重義人心悅服如
此所以地方官及鹺尹佟公西山潘公鏡如皆器重之延商時
―25―
務贈以楹聯團扇中甲之役構難十有餘年而董其事者則睿
公爽軒公壽鏡公智三公古畬公而公亦著有成勞焉公雖非
業儒而崇儒重道家雖清貧而延(筵)師課子不惜修哺凡有義舉
如創祠建廟修橋補路救難濟急恤孤憐貧諸如此類公則身
為之倡至今嘖嘖稱道勿衰焉卒年七十二歲以侄貴貤封徵
仕郎以子貴贈通議大夫晉贈通奉大夫
論曰世人惟于義利之關勘不破往往利令志昏貽笑千古公
以清貧武士知有義不知有利昭昭在人耳目間以視乎銖積
寸累為兒孫作馬牛者相去天壤矣
(二十世其藻公)
公諱其藻字鴻騰號荔泉自少倜儻不群敏而好學年十八應
童子試邑侯袁公輝山取列前茅學使王漁莊公取補弟子員
―26―
旋即丁外難哀毀骨立葬祭如禮服闋屢試優等陳荔秋待郎
主講蓮峰書院見其文蓬勃有奇氣器重之受業門下益加奮
勉年二十九舉於鄉主司夏伯音周鼎卿太史房考張鴻舫先
生取中一百一十一名因三場策問為謄錄書手所誤有訛字
故置之殿軍而其文選刻發售膾炙人口三赴京兆試丙子科
薦而未售庚辰科大挑二等以教職用后以生母鄧宜人春秋
高不忍遠離絕意進取歷任邑侯聘延(筵)主蓮峰東陽各書院十
餘年誨人不倦邑之食餼游庠者多出其門凡詩社文社送公
證定甲乙得公賞識咸以為榮碑版祭文壽言多出其手除課
徒外不干預他事而邑中有義舉以身任之如造麻茂雙美水
殿等處石橋建義倉籌印金辦保甲修縣府城創育嬰堂修縣
―27―
府志皆公董其成習青鳥術并延堪輿而先世祖塋及伯叔昆
季皆卜吉壤以安厝之鄧宜人及公皆有壽藏外祖無嗣并營
葬祭使鬼有所歸同懷兄四人皆先卒而諸侄雖分爨皆按月
給以錢谷親屬有貧無以娶老無以養死無以葬者莫不有飲
助焉至於房族兄弟亦患難相恤緩急相通光緒十五年邑人
控鹽務陋規大憲申飭場官場官遷怒從兄人皆畏避公挺身
赴郡白請當道而陋規以除鹽務永賴族中弟侄有好學者以
文就正必力為引誘胥荷陶成光緒十七年於修城案內獎敍
六品頂戴十八年部銓東莞儒學教諭每逢大比之年出省送
考凡朋友故舊赴科者酬酢宴會雅意殷勤諸生有川資告竭
者必贐助之無何於光緒二十一年六月卒於東莞學署享年
―28―
五十有一歲柩旅開奠有詩百餘首輓之自著有鐸吟集未梓
論曰範文正公作秀才時以天下為已任士君子讀書作人當
如是也公以名孝廉端品勵學在家則啟迪后人在官則栽培
士類從未能大有建豎亦隨所遇而皆有以自效所謂素位而
行之君子非耶
―29―
(祠序)
(大宗祠序 電白十五世裔孫 嚴致和 1734)
大宗祠序
天水發源家世在閩漢相諱光字子陵之后也明洪武初以福
州府甫(莆)田縣人氏從戎到電縣下博鄉紅花村居焉系湮刊落
自始祖諱霜公出身科第文章黼黻皇猷廣東省茂名舉人高
州府誌任廣西柳州府知府墳葬下博鄉爰考下博鄉有五都
明初皆隸茂藉電誌詳紀當其時奉中憲大夫之誥書錦還鄉
彼忘遠圖者必侈心田宅夸耀閭里而 公之貽謀一經外曾
無半畝則為官之清白可知固宜其光史籍而榮鄉黨也迄今
覽柳州府誌名列賢宦祀典歲享雖玉步幾更而史冊長留必
當日有以歆感士民而后得其愛戴不忘矣至於墾承晏鏡橫
山園圃海埠灌食供課遂息創垂之願蓋啟后世捕魚種蔬莫
―30―
莫(\)致游手好閑藉此不饑不寒亦猶為農而可資讀汪洋無際
一二人托以有餘千萬人非尤不足取之不禁用之無窮抑且
賣之不去奪之不能庶世之子孫無有后艱以知貽謀深遠足
垂奕■{左右}(衤冀)不朽也然享壽不知何秩厝葬不知何塋荒煙蔓草無
留隻字殘碑今已如此后之咸傷更當何如矣要亦世變城遷
有以致此明成化四年移電就衛下博五鄉隸電修府縣誌者
遂以為茂人為電人云四世祖諱祿公繩武奮興由廩貢選太
僕寺少卿授文林郎遷居蓮赤鄧村佛堂其別名也素有孝行
置爐前海埠紅花欖根各處田地構祠以祀高曾淵源家學積
厚流光所可恨者明未山冠接踵中原海賊屢登電域祿公以
京官回籍中途被害嗣后一綫雖留而孫曾式微百余年來紅
―31―
花舊址竟以散亡失守徒見壘壘其墓落落者田而豪右勢要
非執鋤以傷即捕影而占糧課賠納世業幾頓和以髻年仗先
世之靈寵倖幟文壇率族人而奔告不憚煩勞賴天眷佑康熙
五十年邑侯 強公諱兆統堂斷紅花田租作祭資雍正十年
邑侯 徐公諱軒恩準晏鏡坡園留作香油紅花屋地被占已
久而墳推(堆)尚存后有志者應躊躇焉勿以事煩而惜力勿以眾
怨而不為則克壯厥猷九原(泉)之下當默佑于無疆也是為序
時
皇清雍正十二年九月二十八日裔孫文庠生致和敬立
―32―
(重修大宗祠序 電白二十世裔孫 嚴汝登 1901)
重修大宗祠記
吾祖先世自閩入粵卜居電陽之下博鄉四世祖諱祿公由下
博鄉遷蓮赤鄧村始構祠以祀高曾祠址無孜十五傅至吾
太高祖諱致和公乃遷祠於斯構堂三楹僅成祠宇迨吾
曾祖諱鐘英公於乾隆間拔囊倡建三座二廊規模雖隘亦足
以妥 先靈然自乾隆迄今百余年修葺者又數次矣溯吾
始祖諱霜公掇巍科仕太守政績登柳州府廣西省乘惟盛極
繼難中間式微者數傳及吾 太高祖與吾 曾祖報本溯
源肯堂肯構家聲隨振歷代采芹食餼繼繼繩繩歲癸酉二十
世孫其藻舉於鄉知發祥之有自也爰集族眾商議將宗祠恢
廣而增高之因連年坐向不利所議遂寢邇來迭遭風雨棟析
―33―
榱崩勢將傾圮而修葺未舉者蓋自光緒壬午至已亥十余年
地方多難民不聊生無論不能繼長增高且不能仍舊修復歲
時祭祀觸目愴懷怨恫久之感慨系之矣語云莫為之前雖美
勿彰莫為之后雖盛勿傳宗祠吾曾祖倡建者也登不敢謂善
繼先人之志祗知盡其所當為勉其力於不得不為此即登區
區之志也奈大宗嘗產廖廖每年祭祀支用外豪無所餘幸有
燈油租二十石責其藻儲積除置產外尚有息錢三百餘緡遮
得所憑籍以鳩工庀材登遂集族倡商涓吉於庚子年甲申八
月壬申日庚子時因地制宜經營芟雉於兩廊及頭門略加改
造餘皆因陋就簡三閱月方告成所費僅九百餘金時董其事
者二十世孫汝騰諏吉則二十世孫其寅也因憶吾 曾祖
―34―
懷竣宇雕牆之戒以渾堅樸素貽子孫其為子孫計深遠歟於
是乎記
光緒二十七年歲次辛丑孟春上浣二十世孫汝登 手謹記
―35―
(墓誌)
(以訓公 電白縣知縣 張樹楨 撰)
封君以訓公墓志銘
公諱以訓字古畬號彝堂世為電白人大父諱鐘英父諱運章
公生而明敏博學能文章弱冠補弟子員習舉業外傍及天經
地志下逮岐黃堪輿諸書醫術既精於人所不能療之病一經
診視無不應手奏效有貧而不能購藥者為處方外更授以劑
自公之始祖登賢書歴十餘傳無復有繼之者公乃諏吉修大
宗祠特隆追養繼孝之義風族人以敦實行復貇貇時以讀書
自立勉諸子弟自是后進文行交修爭采芹者未幾更有領鄉
薦者又嘗習挂功術謂可以寓勸懲有以休咎請者悉為指陳
其未來恒驗之始終不爽毫厘蓋公乃明乎義理之必然而參
以術數決之者故人多詫其術之獨精自公視之因夷不屑也
―36―
公有至性少失怙事母以孝聞有女兄適黎氏早寡無子商其
族為立之嗣并為經理其生計同治初女兄避亂來城患疫殞
其親屬恐染疫不敢近公躬親為治殯殮祭葬亦皆如禮公無
同懷兄弟與嫡堂兄若弟怡怡相友愛終身無間見者幾不辨
其為堂兄弟也至教誨子弟則循循善誘從無疾言遽色常諭
之曰爾輩既作秀才當砥礪名行期無負秀才之稱其立言之
之(\)簡明切要如此生平自奉儉約布衣疏(蔬)食無改儒素家風然
鄉里有義舉則必捐钜貲以為之倡會邑有寇警將用兵則破
產以助軍餉嚴氏舊有公共鹽田出色族人多仰給焉有勢家
某欲以詐力取興訟累年不决適制府盧公巡邊至公挺身任
其事具詞陳訴為力辨其是非卒得直舉族賴之其急公好義
―37―
義(\)果敢有為又如此公豐頤廣顙磉须眉如畫及老多病食口
滅貌日曜自知衰甚而無戚容病革囑后事綦詳家庭至今遵
之勿替生平為文和平正大不務詭异顧不自收拾多散佚不
能成帙惟所著地理扼要其稿具存公生于嘉慶庚午十五年
十月十四申時卒于同治已巳八年三月十五已時享年六十
歲以長子官封中憲大夫今以光緒壬寅二十八年二月初四
乙未日亥時正初刻一分葬于牛路水堡黃攬嶺內坐甲兼卯
外坐乙兼卯配梁氏贈恭人生子三長其泰候選同知次其升
瓊州委用訓導三濟廷監生女二俱適蔡門一為梁恭人出一
為側室鐘氏出孫祥年瑞年祝年修年余于役來電白與公從
侄小瀛時相過從為述事實而索銘於余因不揣譾陋為敍次
―38―
而為之銘曰
天生賢哲崇起令望學通萬卷功著一萬■{半包圍}(广裦)題有命著述成章
新宮孔固卜筮偕臧億萬斯年德厚流光而子姓熾昌鳴(嗚)呼噫
嘻魂兮歸來其無遺憾而永康
賜同進士出身知府用截取知縣張樹楨頓首拜撰
―39―
(以寬公 電白縣知縣 董汝礪 撰)
贈君諱以寬公墓誌銘
電城之南下博之鄉有隱君子焉姓嚴諱以寬字子容一字周
士嚴氏於電為望族顯者以輩數 先生純孝性成年十四以
父文曉公捐館舍哀毀如成人奉其母梁太夫人惟謹既冠不
屑屑(\)于占嗶遂棄文藝習騎射屢試輒列前矛(茅)道光乙巳歲學
使強齊李公拔入府學弟二名后又以母春秋高恐缺侍養不
復就省試云其事親也先意承志以母好施與雖家非素封惟
所欲不少吝每逢誕辰必稱觴祝嘏以博母歡迨其母謝世
踴哭泣葬祭如禮有古孝子風其處兄弟也友恭備至與其堂
兄邑庠生智三附貢生彝堂最相得少時連牀大被居止必偕
及長事無钜細必稟命而后行數十年來怡怡然如同胞焉其
―40―
教子也義方是訓為之延名師具修脯禮貌之誠飲饌之豐閱
十餘年如一日故其子皆克成立至於持已則雍雍自得與人
則休休有容人有急難必竭力以濟之其貧者聘不能娶必醵
金以助之處鄉黨以和睦排難解紛靡不欣悅其有豪強巨族
魚肉鄉愚難自願力不相敵亦挺身而白諸官以為之伸理生
平愛善書常與諸子講解無倦容且曰立志當高一著存心須
讓三分有侵占其業者以大度置之絕不與校人問之則應曰
天道福善禍淫惟患子孫不賢耳何患田園不辟乎他如似建
祖祠垂家訓勤醮事理世務美不勝舉其立心制行近今罕有
及之者易簀時猶諄諄以為已為人必盡力為訓云 先生生
於嘉慶十七年壬申十一月二十七日未時沒於光緒九年癸
―41―
未二月十二日申時享壽七十有二茲於光緒甲午二十年辛
未六月初十乙卯日丁亥時卜葬於溫泉寺西嶺之源配陳夫
人生子三人長汝登文庠生次汝申汝晉女二俱適名門孫七
人長謙光早卒次松年文庠生其餘柏年彭年桂年岳年岱年
俱幼學孫女四人曾孫一人名瑞麟余自光緒八年夏五月來
宰是邦聞 先生之名而未獲一見幸與 先生之長子筱瀛
時相遇后因以悉 先生之行誼為敍其顛末以歸之銘曰佳
城鬱兮卜云其臧幽宮永奠兮長髮其祥宜爾子孫兮福祿無
疆
誥封中憲大夫同知銜前署電白縣知縣董汝礪頓首拜撰
―42―
(黃夫人 筱瀛公之淑儷 電白縣知縣 張樹楨)
夫人黃氏墓志銘
夫人姓黃氏電白人為衛千總黃齊卿公女五品頂戴翰林院
待詔附貢生嚴筱瀛先生之淑儷也秉性柔嘉幼習詩禮年二
十于歸逮事重闈梁太夫人視膳問安與事舅姑無异俱能先
意承志得其歡心纂組烹飪尤能稱意娣姒間年(\)處以和順遇
事必身任其勞夫人家故饒富結縭后見門戶蕭然乃易衣操
作居貧食淡安之若素后家道馴致充裕惟事親備從豐腆一
身之勤儉則俱如故其相夫也敬戒無違米鹽瑣屑不輕以聞
待詔公亦以其事親孝愈敬禮之是以琴瑟永稱靜好焉初夫
人兩叔郎在稚齒時姑陳太夫人年已就衰夫人代為鞠育兩
叔郎為陳太夫人所鍾愛夫人仰體姑意保抱扶持辛苦逾於
―43―
已子待詔公有兩簉室一黃氏一馬氏夫人皆訓如子女親如
姊妹黃氏馬氏亦親之如父母嫡庶之分不事分明而自秩然
不紊至教子則慈而能嚴於誦讀責之尤切待奴婢以寬役使
務從簡易與之語不聞有譴訶聲疾革自知不起戒其子曰吾
家世有明德爾曹宜奮志讀書以詔先緒此又見夫人之詒謀
者遠也今日者夫人往矣陳太夫人年屈近九旬子姓重叠猶
時念佳婦恒至泣下宗族鄉黨猶咸相矜式嘖嘖稱道弗衰非
平日之婦職無虧而又能宜室宜家曷克臻此乃鶴算難延於
光緒十六年閏二月十七日卒於里第春秋五十有七其子松
年為述生平而請銘於余乃為敍次其梗概而系以銘曰
巨閥母儀名門壺範猗歟夫人淑慎是功德媲珩璜輝流箴管
―44―
承顏堂上愉色婉容螽斯興咏樛木揚風熊九著績鴻案矢恭
噩耗忽傳峰傾天姥井竭鮑姑盆翻玉女金棗長埋銀蠺終古
悲騰姻婭譽起榆扮紅銷蕙幄綠掩松門愔愔念德永泐貞珉
賜同進士出身知府用截取知縣張樹楨拜□(撰)
―45―
(宜齋公 電白縣衙門撰文 廖廷相 撰)
[page]
贈君宜齊(齋)公墓誌銘
庚辰春余供職 京師嚴孝廉其藻以會試入都介余同年李
銓部濟卿奉狀來請銘其先人之墓余辭不獲已又嘉孝廉之
進止有禮也為按狀以而書之君諱宜齊(齋)字儒域號爽軒先世
自閩入粵遂為電白之霞海鄉人始祖諱霜明永樂舉人柳州
知府十六傳至諱南阜者其曾祖也諱布之者其祖也皆潜德
弗耀考諱映商號鶴亭剛直好義能急人之難生丈夫子二人
君其長也少聰穎嗜學事父母以孝聞居喪哀毀瘠立祭葬如
禮營窀穸日從墓師走百十里夜輒篝燈讀葬經雖勞瘁有弗
恤者鶴亭公以寒素起家豪強多欺陵(淩)之君乃折節入幕習法
家言由是外侮不作庇及鄉閭若水東沙院南海等堡尤倚賴
―46―
焉后有冤折者輒潜然曰君若在當不至此則當日之德義及
人可知矣祖有中甲扛挑者他族占且人屢訟弗能決已而資
斧缺如人情中懈君慨然曰如斯而已乎何以對我先公遂乃
百計撐持備嘗辛苦前后十有三年卒能式遏詭謀克復舊物
厥功尤偉焉繼憫嘗業微薄為捐置三清課海及南海坡田以
供歲祀又手輯族譜四卷旁遠訪皆不憚傾囊槖竭心力為之
外父母卒無嗣為合葬于長坡嶺俾子孫世祀云嘗為友人貸
數百金於他所友故富背約君竭蹶為清子母終身未嘗與人
言其輕財重義皆此類也君性嚴毅儉好施尤好為人排難解
紛其善不勝書書其牽牽大者居恒弗治生產教子孫一以耕
讀為本手書行無愧事讀有用書於聽事為孝廉等勛於虖即
―47―
此兩言足見君之詒謀而孝廉之光大門閭有自來矣君生平
故難於遇孝廉甫入泮而君遽卒后九年孝廉舉於鄉而君亦
可少慰也夫生嘉慶已巳年八月十八日亥時卒同治甲子年
六月二十九日未時享壽六十有八原配周宜人繼室鄧宜人
子六人鴻基鴻起鴻偉鴻濟皆周出其藻癸酉舉人 大桃二
等盡先教諭其藩皆鄧出女一人適監生黃榮昌周出孫十一
人曾孫 人光緒丙子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時卜葬君
于大念田嶺內坐酉向卯兼庚甲外坐辛向乙兼酉卯將以戌
子年庚申月癸酉日重修豎碑乃為之銘曰
惠迪吉善降祥身雖晦矣后其昌偉茲大念 嶺兮鬱
蒼蒼以斯人而厝斯兆固宜其不夷不侈綿福祚于無疆
―48―
賜進士出身
敕授儒林郎國史館協修本衙門撰文翰林院編修加一級愚
弟廖廷相頓首拜撰
―49―
嚴氏世譜
(裏域考)
里域考
嚴氏自明以來漸稱繁衍舊居霞海之佛堂古名鄧村聚
族而處其他如晏鏡那樂灣諸村雖僻處海隅亦烟火輻
輳子孫世食舊德安居樂業廿餘世以耕以讀不敢相習
豪侈所以保安樂而承先德也作里域考
佛堂村 縣城東南十三里先世居紅花村 四世祖祿公遷此
是各房發源祖居
嶺腳村
北鋪村
臨軒園村
閣口村
甲樓園村
田頭村
那尾山村
―50―
東山園村
林排坡村
以上十一(九)村總名霞海縣城東南十餘里
缸瓦窑村 縣城西北二里
特樹園村 縣城東北三十里
晏鏡村
南海村
那樂灣村
青(昌)黛村
信村
那樂山村
以上六村附近水東墟縣城西南七十餘里
河東村 縣城北五十里
曲水村 近河東縣城北五十里
夏坡村
嚴坑村 近沙郎(琅)縣城北九十里
觀坑村 近觀珠嶺(\)縣城西北六十五里
馬仔郎村 近馬蹈(踏)縣城東北五十餘里
―51―
(祠祀)
祠祀
大宗祠 在佛堂村祀 始祖霜公
那山公祠 在客藍村祀 十四世祖那山公
石庵公祠 在那樂灣村祀 十六世祖石庵□(公)
竹庵公祠 在監(臨)軒園村后祀 十六世祖竹庵公
介庵公祀 在臨軒園村后祀 十六世祖介庵公
道農公祖 在晏鏡村前 二世祖道農公
七世祖祠 在下海小學東邊 堅公祖祠
十世祖祠 電城一小巷 子儀公祖祠
十五世祖祠 在下海小學西邊 柔嘉公祖祠
―52―
(祀政)
祀政
一春秋中日祭期業有成例或公事先出不得與祭者可原在(在原)
家不赴縱父老不言其如無雨露霜降之感何違罰。(\)
一正附二祭所薦時食原有成例母(毋)得克減祭品以失尊祖敬
宗之意違者罰
一族中或行居祖父倚尊嚼卑或身居富貴恃強侮弱此家之
蠹也祭日許被害子孫聲正其罪以攻之如情不服輸雖尊責
勿宥
一族中子侄不論五服內外凡有孫毆叔弟侮兄妻凌夫子罵
父母及大父母者雖有國法亦當與眾弃之
―53―
一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禮也間或無嗣例應以序以賢倘繼體
無人合將其所有田業送人本祠以充春秋兩祀傍付其主配
食一堂庶不失繼絕存亡之意
家
家訓一章曰孝厥義云何蓋孝為百行之原家庭之內先宜諧
子若不孝則父母終身倚靠着誰况人子一生自始至終那一
件不是父母所遺那一事不是父母顧復試想當日為孩提時
無不知愛其親這點孝心原是與生俱來的及至長成只為有
了妻子則孝道遂衰私了貨財則孝思愈薄殊不知上孝尊親
其次養親顯親揚名尊也菽水承歡養也雖有顯養而不能得
―54―
其父母之歡心亦與不孝者同等若生不能養養不能葬葬不
能祭瞬息百年終天遺恨可痛可(矣)
家訓二章曰弟厥義云何蓋弟為天性之實不可不謹我與兄
弟共一胞胎同氣連枝此即父母之分身何爾何我何彼何此
世人只從形骸上分別勢利上起見便爭強弱較多寡枕聽妻
言庭疏骨肉獨不思孩提少長之時見有毆其弟兄者如拔毛
刺肉呱呱而泣到今日有了室家樹門立戶便分爾我不從田
地上相形便從貧富上較量好好兄弟如同陌路可勝悼
(家誡)
家誡
一誡曰驕志盈氣滿之謂驕膏梁子弟最易涉犯因其生
―55―
於深閏(閨)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未嘗知懼未嘗之尤及至長大成
人倚著祖父遺蔭席豐處厚遂率其放蕩不羈之性做將出來
比如讀得數行書識得幾個字便以文字驕人多取幾斛麥積
金始滿贏便以富驕人戴頂進賢冠穿套爛羅衫便以貴驕人
一入驕途永墮惡道總因度量褊淺器難承受故至如此古人
有言曰世祿之家鮮克有禮又曰富不期驕而驕自至此皆財
勢積漸習染使然故一縱莫可收拾后生子弟欲知去驕之法
惟禮可以已之
二誡曰奢奢侈同流古聖所誡一存此心猶如無韁之焉(馬)無舵
之舟勢不至潰敗不止况士庶之家所入幾何財源雖開財流
―56―
不節究竟所入不供所出所得不償所失少年浪費老景艱辛
回憶從前愧悔莫及凡事只當素位而行富而學奢非以守富
貧而學奢則益其貧古人日食萬錢猶云無處下箸此不可以
為訓也况奢與儉對儉美德也與奢寧儉最宜三省
子弟
易曰蒙以養正可作聖功凡事俱當謹於其始况后生子
弟德性未堅識力未定最易防閑若驕惜太過不惟敗類恐成
禍眙(貽)及到大學之年根器既別不是語上一流便當文圖易轍
四民之內尚有農與工商三項俱可安身樂業倘讀書不成學
劍不就不守田園不沾生產游手游食天壤之寬無處安頓不
―57―
教父過一至於此
閏(閨)門
家庭之內婦人女子情愛易狎狎則防閑之法疏萬一中
冓貽羞悔將焉及記曰內言不出外言不入此是女戒第一件
法則余謂三婆不可信宿閏(閨)門壯僕不可旅進房闥寺觀不可
靚妝游玩嬉聚不可肆情風月古人謂慢藏誨盜治容誨淫漸
不可長實為先見雖丈夫刑于室家豈可預為不肖之事以待
妻孥然家法自不可忽略但婦人切勿使其干預外事書曰北
―58―
(第二次修譜名氏)
修譜名氏
监修
二 十 世辅成
总修
二 十 世其升
纂修
二 十 世其藻
二 十 世汝登
协修
二 十 世宣廷
―59―
彙修
二 十 世荫廷
采访
二 十 世汝腾
二 十 世兆麒
校对
二 十 世其寅
二 十一 世松年
编录
二 十一 世辉光
―60―
二 十一 世珠光
分修采访
二 十 世兆驹
二 十 世兆鹏
二 十 □(世)薦廷
二 十一 世昭廷
二 十一 世景曦
―61―
―62―
(跋 電白二十三世裔孫 嚴長春 1998)
跋
一國之中,故有國史,刊其歷朝,歷代之盛衰,使其世人知
之也。一族之中,亦應有族譜記其該族發展情形,俾之后代
子孫知之也。吾認為族譜與國家歷史一樣重要也。譬如有
其某族之人,發展于全縣、全省,一時在外遇其宗親不知如
何稱呼,或系公孫之稱或系叔侄之稱,務須問其世也。有一
不知一已之世,難于稱呼。又必然查其族,孜之先人之世
代,后綢之不知者之世便可知之稱呼。如若無其族譜,便無
孜查,則不能知之矣。然而,族譜系乎一族之中重要物也。
吾族舊譜,草創于濟寬公、宜齋公之手。二公知其族譜
―63―
之重要,方行而修之。經數十年之久,因舊譜簡陋殘缺,不
易收拾,其藻公有繼先人未竟之志,于光緒十二年集族人
而從事也。因其藻公,重責纏身,時光未許,僅得其大略,未
能竣其事,不幸光緒二十一年六月公之身故也。此事寢矣。
迄于二十二年,族長老命汝登公踵而修之。汝登公,不畏辛
勞,負其重任,光緒二十二年七月,有志竟成吾族之譜,俾
之后代之人有譜閱之,知其吾族世代興盛也。
迄今有百餘年矣。因年久未免有失,族人關心其事,則
查其族譜,全族尚存一部全集,可供族人參閱,方知嚴氏自
子陵先生為東漢隱士,義節昭昭,其后裔,由富春山遷莆
―64―
陽,再由莆陽從戎高州,卜居電白下博鄉(即紅花村)諱霜
公,號佛堂,明永祿(樂)間舉人,任廣西柳州府知府。祀名宦,授
朝議大夫。世代蕃衍,散居電海之濱。四世祖、天祿公,由
下博鄉遷居于霞海佛堂村。公有遠見,擇其該地,靠山近
水,子孫可耕、可釣,生活易于綢繆,世代易于發展。現之,
霞海地區一帶,十數條村,均有嚴氏子孫居之也。人口數
千.全縣各鄉各鎮計其人數更多,共達一萬多余人。
經眾人議之,認為吾族族譜失之甚多,存者甚少,極應
重修,若不緊修,恐之以后,無譜可查,無譜依據,想修亦難
矣。故之眾人決意重修,則推兆業弟,任修譜理事人也。兆
―65―
業弟不畏辛勞,任其重責,即時通函各村,人人知之也。事
實告之,此次修譜之事,最熱心者瑞和叔也。其人不計個人
得失,拔囊為公辦事。在修譜當中,他同兆業到遠近各村去
採訪時拔囊吃宴,自購紙張抄寫總稿。族譜全部由他一人
日夜辛勞抄寫。他村送來底稿,由他自閱自寫。檢查訛者
正之。即時寄回該村抄妥,再送來,方能抄入總稿。有其村
其人不知一已之世,該村便無可抄送。瑞和叔知之,不怕麻
煩,詳細為之孜查族譜,先查其不知者之先人,屬于若干世
也,再綢之不知者本身,屬于若干世之,使其該村能完成譜
稿之事也。瑞和叔,在修譜之中,其功不小也。此次修譜告
竣之慶,一九九八年農歴九月二十八日。二十三世長春跋。
―66―
(序 電白二十三世裔孫 嚴乃光 1998)
序
嚴氏子陵先生世澤霜公后裔族譜重修於公元一九九八年
歲次戊寅農歴九月二十八日成集告竣慶典。
緬維(懷)我祖,恩深孔長。古語云:「樹有根,水有源,國
有史,族有譜」。先祖之德,父母之恩,人生在世,不可不知
也!
先祖所遺舊譜,草創于濟寬公,宜齋公。經數十年,其
藻公繼先人未竟之志,於光緒十二年公餘集族采訪編錄,
僅得大略,仍未葺成書集。至光緒十八年司鐸東莞竊謂教
官清閑,尚可從容竣事也。不幸於光緒二十一年六月,遽卒
―67―
於任,此事寢矣。迄光緒二十二年春,族長囑二十世汝登公
踵而修之,於光緒二十二年七月有志竟成吾族之譜。承先
接后,流傳萬代,先君子之美德,值得后人可嘉可敬!
吾族舊譜,曾分布各房支派留存。但在公元一九五八
年后,忽遇破舊立新運動,清除封建古書,吾族之譜亦被搜
去毀滅。因此,我族眾等蒙在不知先人根源之迷途中,甚至
已身亦不知從何連接生長出來。幸得我祖有靈,於臨軒園
村,深泉村尚存舊譜全集,供族眾參閱,方知嚴氏自子陵先
生為東漢隱士,義節昭昭,其后裔由富春山遷莆陽,霜公先
世由莆陽從戎高州,期滿歸田卜居電白下博鄉(紅花村),
―68―
遂為電白人。霜公於明永樂二十二年(公元一四二二年)癸
卯科舉人任廣西柳州府知府祀名宦授朝議大夫。當時山海
寇亂,故先人基業遂為強有力者踞焉。后漸繁衍,分居於電
海之濱。
吾族先祖,家聲善良,枝繁葉茂,瓜瓞綿長。
今已布居:
佛堂村四百一十多人 下嶺腳村四百八□(十)多人
上嶺腳村二百六十多人 深泉村五百九十多人
北鋪村九十多人 臨軒園村六百多人
甲樓園村一百九十多人 閣口村五百多人
―69―
那尾山村九十多人 田頭村二百多人
蓮頭鄉九十多人 連排村三十多人
雞打村二十多人 電城東街五十多人
電城南街八十多人 電城西街一百二十多人
南門頭三十多人 金錢坡七十多人
缸瓦窑村五十多人 紅花美村一百八十多人
馬踏圩七十多人 文炳村六十多人
馬仔龍村九十多人 河垌村三百三十多人
羅坑大車田村二百七十多人 七逕官祖王村九十多人
小良霞海一百二十多人 沙院上園村二百四十多人
―70―
那碌山一百一十多人 瓦屋一百六十多人
連山園二百七十多人 晏鏡八百七十多人
紅蒔坡村八十多人 王村仔一百八十多人
大塘坡村一百一十多人 南找抗(坑)二百一十多人
水東羅園一百多人
以上人數若有漏記或未查到者均可續報,再加入譜。
吾祖厚德,世澤天長。賢孝輩出,再創輝煌。由:
深泉村保倫捐壹拾萬元
臨軒園村治平捐壹萬元
閣口村春明捐壹萬元
―71―
深泉村:
珠生伍千元 日有五佰元
志廷二百元 秋棠一百陸十八元
亞標一百三十八元 桂棠一百二十元
登桂一百一十八元 新來一百一十八元
臨軒園村:
瑞和四千捌佰一十八元 光造六百四十元
振杰五百元 兆業一百六十八元
兆平一百元 閣口村泰年二千元
泰和一仟六百八十元 德雄一千元
―72―
三秋八百元 景良五百元
景生四百元 景文三百元
泰雄三百元 泰平三百元
紹賢二百六十元 東華一百元
下嶺腳村:
周棠一千二百八十元 和林一千二百八十元
保朝一千元 成就五百元
成忠五百元 嚴政三百元
立忠一百三十八元 亞民一百三十元
上嶺腳村:
―73―
鳳卿一千元 亞運一千元
亞祥四百二十元
甲樓園村:
光強一千元 光壽五百元
冠芹二百八十八元 國生一百三十八元八角
永堅一百二十八元
那尾山村:
世仔一百二十八元 景福一百一十八元
土全五十八元 亞連五十五元
景來五十一元 育明五十元零五角
―74―
佛堂村:亞遲一百六十元
壩頭村:忠棠一百元
雞打村:瑞琳一千元
電 城:雄廷八十元
金錢坡:亞操三十元
馬踏圩:
鴻周一百四十元 鴻謀一百元 鴻武一百元
七逕官祖王村:義強三百元;等解囊援助,不足部份由人
口集資,集成巨款,籌備建祠。再由兆業、立中、景章、保廉、
亞良、祝英、登桂、亞標、亞漢、亞祥、瑞和、亞松、乃端、長
―75―
春、漢明、亞球、林忠、仕勉、三秋、景福、勝雄、壽桃等主籌
建。於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五日興建,至一九九六年十二
月十一日重建成霜公紀念堂大樓一座兩層共七百三十八
平方米,座落土名: 電白縣爵山鎮嶺腳管區佛堂村北。坐
卯向酉兼乙辛。
既有宗堂,必有族譜,舊譜不修,難于接后,今由二十
二世瑞和,二十三世兆業主持修譜,并有仕勉、亞良、登桂、
林忠、亞標、立忠、景章、景福、亞祥、保廉、三秋、祝英、永
康、長春、漢明、乃光、壽桃、勝雄等助理,不辭勞苦,不顧私
利,肩任采訪編錄,竟把吾嚴霜公后裔由光緒二十二年迄
―76―
今一百零二年之族譜,承先接后,重修成功,以酬祖德。順
此歌頌。
瑞和宗叔,為族中修譜,成績顯著。
重修族譜幾磨磋,日夜編抄是瑞和。
自費私囊勤訪錄,無虧眾款願奔波。
周詳校對防排錯,反復盤查避版訛。
偉績輝煌垂萬代,光宗厚德值謳歌。
宗侄:乃光題
―77―
吾族之譜,早欲修詳,時世不許,未敢主張。停留多載,
查錄無方。恐有失漏,請祖勿慌。莫怨兒孫,莫怨執筆書章。
敬請漏記之祖,隨祖登堂。庇佑宗眾,福壽寧康。
恭祈
霜公暨列位先祖,高顯吉秀神光。吾祖有知,默鑒譜
章。執筆錯漏,望祖恕諒。普照各房,富貴榮昌。祖登寶座,
錫福無疆。族譜修成,長髮其祥。全體族老,綜合為序。
二十三世:乃光筆撰
公元一九九八年歲次戊寅年農歴九月二十八日告
―78―
(第三次修譜過程 電白二十三世裔孫 嚴兆業 1998)
戌寅年(公元一九九八年)本期是第三次續修霜公后裔族譜過情
簡介
吾祖霜公,由閩入粵、卜居電白下博鄉紅花村,該祖曾任廣
西柳州知府,廉官執政、節義昭昭,改民痛苦,經幾十年來,
再由四世祖天祿公落居下海鄉連赤堡佛堂村,由於該祖后
裔開基發展,枝繁昌盛,源遠流長,而至蔓莛電白一帶鄉
村,世代可謂成(盛)矣,回想先祖功績雄偉,重於泰山,況且吾
族人口在本縣雖不占多,亦不為少,為子孫者,須念先祖流
傳之功,樹有根,水有源,人有父母之恩,要有為先祖增光
的精神意志,故此,我數人竊思,懷念先祖,應將我們嚴氏
―79―
經數十年已廢之祖祠,重而建之,并將應修族譜修之,使后
代知其族事也。因此,吾族叔孫組成一個建祠修譜理事会。
進行建祠修譜,在國家開放之際,吾等弃私為公在穩莊社
辦理神人共樂之事在清明時節任為省掃祖墓理事會。經大
家研究信心百倍,后來通函吾族叔侄集資和捐獻。需要每
個人口集資二十元,另有各村一部份叔孫解囊捐款,似于
深泉村: 保倫捐款一十萬元
臨軒園村:治平一萬元
各口村: 春明一萬元
深泉村: 珠生五仟元
―80―
日有五百元 志廷二百元
秋棠一百六十八元 阿標一百三十八元
桂棠一百二十元 登桂一百一十八元
新來一百一十八元
臨軒園村:
瑞和四千八百一十八元 光造六百四十元
振杰五百元 兆業一百六十八元 兆平一百元
各口村:
泰年二千元 泰和一千六百八十元
德雄一千元 三秋八百元
―81―
景良五百元 景生四百元
景文三百元 泰雄三百元
泰平三百元 紹賢二百六十元
東華一百元
下嶺腳村:
保朝一千元 周棠一千二百八十元
和林一千二百八十元 成就五百元
成忠五百元 阿政三百元
秋兒一百八十元 立忠一百三十八元
阿民一百三十元
―82―
上嶺腳村:
鳳卿一千元 阿運一千元 阿祥四百二十元
甲樓園村:
光強一千元 光壽五百元
冠芹二百八十八元 國生一百三十八元八角
永堅一百二十八元
那尾山村:
世仔一百二十八元 景福一百一十八元
土全五十八元 阿連五十五元
景來五十一元 育明五十元零五角
―83―
雞打村:瑞琳一千元
佛堂村:阿遲一百六十元
壩頭村:忠棠一百元
電 城:雄廷八十元 電城西街瑞君一百元 瑞槐一百元
金錢坡:阿操三十元 壽良一百八十元
七逕官祖王:義強三百元
馬踏圩:鴻周一百四十元 鴻謀一百元 鴻武一百元
等結果把我們宗祠建起一所二座二層五間過,總面積七百
三十八平方,本祠在於乙亥年公元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五
日辰時出火,七月初三日辰時平基開牆路,七月初八日卯
―84―
時興工,八月二十二日辰時安門,閏八月初七日丑時上樑,
至丙子年公元一九九六年正月初二日丑時上層安門,二月
十七日辰時上層上梁,十二月十一日已時進宅,當日祭祖
演戲回來叔孫數百多人祝賀,歡暢極之。本祠方向,從卯向
酉兼乙辛分金吉慶,至由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七年建祠工
作完善成功。迄今執修吾族之譜,宗枝連執,世澤流長,故
在戌寅年公元一九九八年二月間發出通函告知各地外內
叔孫續修族譜,按議論決定,計劃每個人口需要集資六元,
還有各界人士先生叔侄,關心吾族之譜。由始至終后事之
宜,更支援協助捐獻資金
―85―
臨軒園村:
瑞和三千五百元 保倫一千二百八十九元
兆宗五百元 治平三百元
光造二百零八元 義添一百元
乃端一百二十一元 振球一百元
深泉村:保倫一千元 新來一百一十八元
各口村:泰年六百元 三光一百元
嶺腳村:保朝五百元 鳳卿一百五十元
壩頭村:忠棠八百元
金錢坡村:亞操三百八十二元
―86―
紅花美村:凱曦一百元
南找坑村:加偉一百元
電城東街:國榮五十元
電城北街:正義五百元
電城南街:兆華二十元
馬踏圩:
鴻謀二十元 鴻才二十元 鴻周二十元
鴻俊二十無(元)鴻義二十元 鴻珍二十元
開運二十元 鴻武十元 鴻仁十元
鴻森十元
―87―
吾族建祠修譜,決議籌備工作,以羅坑大車田村,叔孫
集資之款,思想統一比較先進,由于晏鏡村壽桃弃私為公,
抽出自己很多營業時間,協助該村兄弟尋查宗親先祖,并
且自己付出不少資金招待去采訪的叔孫者,毫無計較,經
三年來的建祠修譜工作中,他亦感到很多曲折煩惱,都為
先祖功績永垂,但是有個別村極少的叔孫,仍未明確族譜
意義,不顧將來后事之宜,光望眼前,以錢可貴,三心二意,
猶豫不決,三談四問,否無願意拿出集資之款,有時亦聽到
控刺之言,可是仍不恢(灰)心,立定愚公移山之志,不被异族人
笑也,而堅持籌建,將建祠修譜兩事完善成功。有關忘本先
―88―
祖恩德,不顧后事之宜,仍未有列名在祖祠及族譜之處的
叔孫者,以后不論在某個社會世紀叔孫提議修譜時,都應
該針對他戶提出補罰,采取決議辦妥才能給他戶登記入
譜,上述情況是事前籌建通過眾議發表
謹此為序
二十三世裔孫兆業論。
公元一九九八年九月二十八日
―89―
霜公裔孫重建祠, 人良心善行正義,
追宗耀祖建宏圖。 半耕半讀向書尋。
外內裔孫集資建, 夜間習讀日耕種,
請祖登堂樂安居。 永樂朝間中舉人。
豐功偉績霜祖考, 迄今后裔數百年,
任職柳州撐政權。 蔓莛電白分散居。
廉官執政純品德, 外內裔孫心一致,
秉正法律不欺貧。 不肯忘恩重建祠。
節義昭昭持廉政, 宗祠完善修族譜,
不貪錢財品格清。 承先接后知因由。
先為裔孫后造福, 數百年事記在譜,
后為聲音陽上傳。 今代續修后代傳。
―90―
先祖之恩論無盡, 今遇后裔有志氣,
承修族譜等孝賢。 眾志長城把譜修。
可惜忘恩那叔侄, 不惜誤工來交往,
族譜無續似斷藤。 集資一致連執修。
一氣連枝宗族譜, 建祠修譜成系統,
流離丟放百零年。 內容豐富保留傳。
字迹迷糊紙變質, 雄偉壯志功在眾,
容易爛丟失宗枝。 祠譜完善眾歡心。
二十三世裔孫兆業論。
公元一九九八年九月二十八日
―91―
(第三次修譜名氏)
編錄 二十二世 瑞和
采訪 二十三世 兆業
助訪 二十三世 亞良
二十二世 仕勉
二十一世 登桂
二十三世 林忠
二十二世 亞標
二十四世 立忠
二十三世 景福
二十一世 景章
二 十世 亞祥
二十二世 保廉
二十四世 三秋
―92―
核對 二十二世 仕勉
二十一世 登桂
二十三世 林忠
二十三世 景年
助理 二十三世 乃光
二十三世 壽桃
二十四世 勝宏
二十三世 長春
二十三世 漢明
二十四世 祝英
二十四世 永康
財務 二十四世 立忠
―93―
[page]
世系
天水嚴氏歷代世系總圖
第一世
忌公之子 助公 會稽人,漢武帝朝(前140年。)以賢良對
策擢為中大夫,後乞為會稽太守。人之帝賜書
曰:群壓承明之廬,懷故土間者久不聞問。助
上書謝,願奉三年計,最詔許因留侍中,有奇
異使為文及作賦頌焉。終(前122年,淮南
王謀反事敗受牽連被誅。)葬嘉興府天甯寺中
東北隅,地名後嚴墩。夫人劉氏,生子二,暘、
昞。生女二。
(嚴助,本名莊助,避明帝劉莊諱改嚴。生卒
年不詳,約前150年至前122年。一說西
漢會稽郡由拳縣人,即現在的浙江少嘉興市;
一說西漢會稽郡吳縣人,即現在的江蘇省蘇州
市。一說為嚴忌親子,二說為嚴忌族子,主說
為嚴忌親子。漢武帝建元元年,即前140年
擢為中大夫,後遷會稽郡太守,複歸長安,為
侍中。善賦。史傳:《漢書》嚴硃吾丘主父徐
嚴終王第三十四上。)
第二世
助公長子 暘公 字思中,漢元(「漢元」何年?)封間任廷尉,
娶公孫氏,生子二,雲亨、雲泰。
助公次子 昞公 字思正,太初二年(前103年。)任永陽(
今江西省吉安縣永陽鎮。)縣令。妣龔氏,生
子五,雲秘、雲稀、雲秋、雲秩、雲程。
第三世
暘公長子 雲亨 名景,行一郎,任山陽(今陝西省山陽縣。)
尉,娶劉氏,生子二,世才、世祿。
暘公次子 雲泰 名□,行□郎,娶□氏,生子二,世權、世榮。
昞公長子 雲秘 名昇,行二郎,妣吳氏,生子一,世衡。
昞公次子 雲稀 名晟,行三郎,妣吳氏,生子一,世英。
昞公三子 雲秋 名昱,行四郎,妣吳氏。
昞公四子 雲秩 名昌,行五郎,妣張氏,生子一,世桀。
昞公五子 雲程 名晚,行六郎,妣□氏,生子三,世寶、世定、
世安。
第四世
雲亨長子 世才 名濟,正和(中國無「正和」年號。)年間任
祭酒博士。夫人李氏,生子五,延年、永年、
長年、遐年、大年。皆有吏才,各食祿二千石,
號曰萬石嚴嫗。
雲亨次子 世祿 名亯,娶丁氏。
雲泰長子 世權 名執,娶吳氏,生子一,彭年。
雲泰次子 世榮
雲秘之子 世衡 名守官,任處州牧,妣吳氏,生子二,正年、
直年。住居安慶(今安徽省安慶市。)。
雲稀之子 世英 名樂,妣張氏。
雲秩之子 世桀 名膚,任南雄(今廣東省南雄市。)太守,妣
孫氏,生子二,好年、平年。
雲程長子 世寶 名玉,妣朱氏。
雲程次子 世定 名立,字太平,妣吳氏。
雲程三子 世安 名瑚漢,元始[疑為始元]二年丁酉(始元三
年丁酉,前84年。)科解元,至祭酒,妣錢
氏,生子二,希年、逸年。
第五世
世才長子 延年 名壽舉,侍禦郎史,宣帝(劉詢,前73~前
49。)初即位劾奏霍光擅廢亡人臣禮,後遷
河南太守。妣□氏,生子二,存仁、含仁。
(嚴延年,本姓莊,漢朝避明帝劉莊諱,史改
嚴。字次卿。生年不詳,卒於前58年。西漢
東海郡下邳人,今江蘇省睢甯縣古邳鎮。史傳:
《漢書》酷吏傳第六十。)
世才次子 永年 名福漢,宣帝五鳳年間,官至湖廣布政(今無
「湖廣區域」,概為今兩湖兩廣區域,古「湖
廣布政司」。),升尚書左丞,夫人萬氏,生
子三,執仁、樂仁、德仁。生女五。
世才三子 長年 名祿,官任蘇州太守,妣錢氏,生子一,處仁。
世才四子 遐年 名爵,官至中書舍人,妣萬氏,生子二,愛仁、
行仁。
世才幼子 大年 諱彭祖,宣帝(劉詢,前73~前49。)時
為博士,曆河南東郡太守,入為左馮翊,拜太
子太傅,妣陶氏,生子三,有仁、全仁、純仁。
(嚴彭祖,本姓莊,漢朝避明帝劉莊諱,史改
嚴。字公子。生卒年不詳,前60年左右在世。
西漢東海郡下邳人,今江蘇省睢甯縣古邳鎮。
史傳:《漢書》儒林傳第五十八。)
世權之子 彭年
世衡長子 正年
世衡次子 直年
世安之子 希年
世安次子 逸年
第六世
延年長子 存仁 字靜中,生平好善濟人不吝,妣曾氏,生子一,
居安。
延年次子 含仁
永年長子 執仁 名處中,甘露年間(前53~前50)官拜京
兆尹,夫人吳氏,生子二,居顯、居泰。
永年次子 樂仁
永年幼子 德仁 字極中,妣邱氏,生子二,居坦、居素。
長年之子 處仁 字定中,瀟灑磊落,笑傲王侯,漢元(「漢元」
何年?)徵之不就,妣歐氏,生子一,居義。
遐年長子 愛仁 字初中,妣文氏。
遐年次子 行仁 字由中,妣王氏,生子二,居樂、居茂。
大年長子 有仁 字宇中,妣丁氏,生子二,居高、居蕃。
大擁次子 全仁
大年幼子 純仁
第七世
存仁之子 居安 諱冥,妣何氏,生子二,守清、守治。
執仁長子 居顯 名達,博學鴻辭,為官清正,夫人邱氏,生子
一,守漳。
執仁次子 居泰 名遵,字君平,隱居不仕,賣卜成都,日得百
錢則閉肆下簾,著周易。
(嚴君平,本名莊君平,避明帝諱改。前86
年生,10年卒。蜀郡成都人。以蔔筮為業,
精老莊之學,終身不仕,年90餘,以其業終,
史稱“蜀人愛敬”。蜀郡即今四川省。史傳:
《漢書》王貢兩龔鮑傳第四十二。)
德仁長子 居坦 妣錢氏,生子二,守浚、守洪。
德仁次子 居素
處仁之子 居義 諱佩,妣歐氏,生子二,守溱、守洧。
行仁長子 居樂 名華保,妣張氏,生子四,守潢、守汾、守淮、
守江。
行仁次子 居茂
有仁長子 居高 諱元,妣席氏,生子三,守澧、守淡、守濱。
住居蘭溪縣雍仁街(今浙江省蘭溪縣,查今無
「雍仁」地名。)。
有仁次子 居蕃
第八世
居安長子 守清 妣□氏,生子一,元耀。
居安次子 守治
居顯之子 守漳 名正卿,鴻嘉四年(前17)官任廷尉,因成
帝立放劉濮遂致仕,夫人王氏,生子一,元亮。
居坦長子 守浚 名朝卿,官任漳州(今福建漳州。)太守,妣
林氏,生子二,元朗、元明。
居坦次子 守洪
居義長子 守溱 名鄭水,妣曾氏,生子一,元輝。
居義次子 守洧
居樂長子 守潢 名侍青,任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西南部。)
經歷,妣任氏。
居樂次子 守汾
居樂三子 守淮 妣□氏,繼子一,元光(何公之子出繼?)。
居樂幼子 守江 妣□氏,生子一,元彩。
居高長子 守澧
居高次子 守淡
居高幼子 守濱
第九世
守清之子 元耀
守漳之子 元亮 漢元始間(1~5)任校尉,因加王莽九錫眾
諂佞上書頌莽功德,公獨不與,遂隱居不仕,
妣李氏,生子二,子陵、子陞。
守浚長子 元朗 字應秀,妣公孫氏,生子二,子階、子隋。
守浚次子 元明 字應庚,官任冀州尉。
守溱之子 元輝
守淮之子 元光 出繼守淮。(何公之子出繼?)
守江之子 元彩
第十世
元亮長子 子陵 諱光,小字狂奴,少與光武同學,及光武即位
公乃隱身不見,披羊裘釣澤中,帝思其賢物色
徵之三返乃至,除諫議大夫不屈支隱於富春山,
終葬余姚縣東北十五裏,墓側建有高節書院,
妣杜氏,生子二,均翰、均幹。
(嚴光,本名莊光,避明帝劉莊諱改嚴。生卒
年不詳,約前6年至74年。東漢會稽郡余姚
陳山村人,今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橫山鎮子陵
村。史傳:《後漢書》逸民列傳第七十三。)
元亮次子 子陞 名兗,妣符氏,生子二,均喚、均明。
元明長子 子階 名尤興,莽欲立威,匈奴遣孫惠等十二將分道
並出,尤以三策五難諫之不聽遂致仕,妣□氏,
生子一,均發。
元朗次子 子隋
十一世
子陵長子 均翰 建武十八年(42)官任漁陽(古郡治,今河
北省區域。)牧後升廷尉,妣呂氏,生子二,
孔立、孔崇。
子陵次子 均幹 妣劉氏,生子二,孔言、孔循。
子陞長子 均喚
子陞次子 均明 建武三年(27)官任博陵(古郡治,今河北
省蠡縣南。)太守,妣任氏,生子一,孔訓。
子階之子 均發
十二世
均翰長子 孔立 漢明帝永平十六年(73)任宏農(古郡治,
今河南省區域。)太守,妣丁氏,生子二,庭
祿、庭玉。
均翰次子 孔崇
均幹長子 孔言
均幹次子 孔循
均明之子 孔訓 妣章氏,生子一。庭寶。
十三世
孔立長子 庭祿 名璉,妣丁氏,生子二,善綱、善紀。
孔立次子 庭玉 名琉,亯年九十有三,號樸齋逸士,妣蔡氏,
生子二,善維、善繼。
孫訓之子 庭寶 富春山派下。
十四世
庭祿長子 善綱 字守常,妣馮氏,生子三,伯仁、伯倬、伯侃。
庭祿次子 善紀 字守素,妣王氏,生子二,伯儻、伯倜。
庭玉長子 善維 妣楊氏,生子二,伯倫、伯傳。
庭玉幼子 善繼 名黼,妣馮氏,生子二,伯爵、伯祿。
十五世
善綱長子 伯仁 字浩之,妣丁氏,生子三,清達、清遡、清遊。
居壽州(今安徽省壽縣)。
善綱次子 伯倬
善綱幼子 伯侃
善紀長子 伯儻 妣□氏,生子一,清通。
善紀幼子 伯倜
善維長子 伯倫 行季五,妣李氏,生子一,清遠。
善維幼子 伯傳 行季六。
善繼長子 伯爵 行季四,妣周氏,生了二,清遨、清造。
善繼次子 伯祿 行季七。
十六世
伯仁長子 清達 名道,妣江氏,生子一,天貞。壽州(今安徽
省壽縣)派下。
伯仁次子 清遡
伯仁幼子 清遊
伯儻之子 清通 妣□氏,生子一,天祥。
伯倫之子 清遠 熹平四年(175)除信州(今江西省東北部。)
太守,妣劉氏,生子三,天穎、天秀、天瑞。
伯爵長子 清遨
伯爵次子 清造 字汝器,謙和好禮,貿易六合,富比陶朱。東
土饑荒,莊公(為何稱莊公?)散糧濟眾,郡
邑旌獎,遂籍東土(東土何處?)而居焉,妣
□氏,生子一,天福。
十七世
清達之子 天貞
清通之子 天祥 字國泰,妣孫氏,生子二,居吉水縣(江西省
吉水縣。)。
清遠長子 天穎
清遠次子 天秀 名稱,年十五能文章通經史,初登第即授國子
監博士,後升祭酒,終葬西山盤邱麓,夫人須
氏,生子二,厚甫、德甫。
清遠三子 天瑞
清造之子 天福
十八世
天秀長子 厚甫 字生申,舉孝廉任司馬,妣張氏,生子二,方
瑗、方器。
天秀次子 德甫 字生甫,官任樊城(古地名,今湖北省襄樊市
樊城區。)令,妣白氏,生子二,方璉、方瑚。
十九世
厚甫長子 方瑗
厚甫次子 方器 妣晁氏,生子一,從吉。
德甫長子 方璉 妣馮氏,生子二,從仁、從信。
德甫次子 方瑚 妣趙氏,生子一,從禮。
二十世
方器之子 從吉 字朝良,任嚴吉二州(一今浙江省金華市嚴州,
二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教授,妣周氏,
生子一,樂性。
方璉長子 從仁 字朝佐,妣韓氏,生子三,樂情、樂德、樂遠。
方璉次子 從信 字朝佑,妣章氏,生子一,樂逸。
方瑚之子 從禮 妣韓氏,生子一,樂耕。
廿一世
從吉之子 樂性
從仁長子 樂情 官退之,韜光自誨隱逸林泉,妣範氏,生子二,
禧宗、守宗。
從仁次子 樂德 字執之,妣李氏,生子二,雅宗、喬宗。
從仁幼子 樂遠 字守之,妣王氏,生子二,榮宗、顯宗。
從信之子 樂逸
從禮之子 樂耕
廿二世
樂情長子 禧宗 名瑜塟,騎馬塋,妣呂氏,生子二,思雍、思
高。
樂情次子 守宗 東晉建元二年(344)任荊州(湖北省荊州
市。)
都督,妣李氏,生子二,思德、思興。
樂德長子 雅宗 名璋,妣潘氏,生子一,思賢。
樂德次子 喬宗 名壇,妣吳氏,生子一,思齊。
樂遠長子 榮宗
樂遠次子 顯宗 名碧,妣謝氏,生子二,思譽、思舉。
廿三世
禧宗長子 思雍 名逸,妣李氏,生子二,天民、康民。
禧宗次子 思高 名遠精,詩詞工繪畫不樂仕進,妣柳氏,生子
一,昌民。
守宗長子 思德 妣葛氏,生子二,湯民、姚民。
守宗次子 思興
雅宗之子 思賢 名達,篤學好禮,晉(266~420)帝中
興屢徵不仕,詩酒自樂號靖軒先生,妣□氏,
生子二,純民、良民。
喬宗之子 思齊 名進,妣黃氏,生子二,葛民、泰民。
顯宗長子 思譽
顯宗次子 思舉 名迅,妣王氏,生子一,吾民。
廿四世
思雍長子 天民 甯都東湖厚田祖(江西省內。)。
思雍幼子 康民 妣□氏,生子二,杜、桂。
思高之子 昌民
思德長子 湯民 妣□氏,生子一,樸。
思德次子 姚民 妣朱氏,生子二,林、株。
思賢長子 純民 名樂,妣汪氏,生子一,棫。
思賢次子 良民
思齊長子 葛民
思齊次子 泰民 名安孫,妣黃氏,生子二,材、折,居南康下
建昌(江西省南城縣建昌鎮。)。
思舉之子 吾民
廿五世
康民長子 杜 字慕賢,舉孝廉官任德化縣(福建省德華縣。)
令,後升司馬。都護東昏侯荒淫無度,聽信嬖
佞,屢誅大臣遂致仕杜門不出。妣黎氏,生子
二,士直、士正。
康民次子 桂 字慕哲,妣陳氏,生子二,士祖、士夫。女四。
湯民之子 樸 仕梁官博士,閱四月而退。
姚民長子 林
姚民次子 株
純民之子 棫
泰民長子 材
泰民次子 折 下建昌派(江西省南城縣建昌鎮。)。
廿六世
杜公長子 士直 少讀詩書天姿穎敏,見南北爭衡,兵戈不息,
勸父辭官,事父極孝,晚年結廬於西山(江西
省新建縣西山鎮。)自號西山逸士,生子二,
文雍、文重。
杜公次子 士正 任池州(安徽省池州市。)教授,妣魯氏,生
子二,文弼、文輔。
桂公長子 士祖 任山陽(陝西省山陽縣。)令,妣傅氏,生子
五,文簡、文泰、文垣、文烜、文耀。
桂公次子 士夫 妣章氏,生子三,文煥、文燁、文輝。
廿七世
士直長子 文雍 名和,妣劉氏,生子二,珮、瑒。
士直次子 文重 名稷,妣周氏,繼妣饒氏,生子二,珠、琰。
士正長子 文弼 名科,博覽五經,陳宣帝命為五經博士,至大
建七年(無大建年號。)因事謫,妣□氏,生
子二,瑲、琅。
士正次子 文輔
士祖長子 文謙 妣餘氏,生子二,瑜、瑗。
士祖次子 文泰 妣陶氏,生子一,璣。
士祖三子 文垣
士祖四子 文烜 妣馬氏,生子一,珂。
士夫長子 文煥 妣劉氏,生子二,珙、珍。
廿八世
文雍長子 珮 字振虛,妣封氏,生子一,定玉。
文重長子 珠
文重次子 琰
文弼長子 瑲 號滄浪散人,妣文氏生子二,定宣、定寬。
文簡長子 瑜
文簡次子 瑗 妣吳氏,生子二,寶、富。
文泰之子 璣
文烜之子 珂
文煥之子 珙
文煥次子 珍 妣錢氏,生子二,定宇、定容。居貴溪(江西
省貴溪市。)。
廿九世
珮 之子 定玉 字貴器,初仕唐高祖(李淵,618~626。)
為納言,因建成元吉之變(玄武門事件。)忤
旨謫南安省(福建省南安市。)泊遂家焉,妣
丁氏,生子三,日工、資綱、日紀、日經。
瑲 長子 定宣 字守桀,妣侯氏,生子三,複初、韜初、晦初。
瑲 次子 定寬 字守從,妣周氏,生子二,初、善思。
三十世
定玉長子 日工
定玉次子 日紀
定玉三子 日經
定宣長子 復初 名詔,妣趙氏,生子二,植之、培之。
定宣次子 韜初 名謀,妣周氏。
定宣幼子 晦初 名誥,妣孔氏,生子三,厚之、悠之、久之。
定寬長子 □初 名講,字初公,公天資粹美,溫厚和平凡處已
待人一於誠敬,進修之功老而不倦,著有明世
錄(陝西省鎮安縣檔案局有藏。)傳世,妣孔
氏,生子二,拓之、擴之。
定寬次子 善思 名譔,高宗(李治,649~683。)時舉
銷聲幽藪科及第,武后(武則天,684~7
05。)時為禦史,正直敢言,時告密者不可
勝數,武后命善思按問引虛,伏罪者八百五十
餘人羅織之黨為之不振,酷吏來俊臣等疾之,
誣以罪謫交趾,武后知其枉,召還拜右散騎常
侍。夫人施氏,生子二,挺之、向(應為「向
之」。)。
卅一世
複初長子 植之 五經博士,遷中撫記室參軍,妣吳氏生子三,
元、莊、孝。
複初次子 培之
晦初長子 厚之
晦初次子 悠之
晦初幼子 久之 名淮,妣王氏生子三,仁、友、愛。
□初長子 拓之 名濮,妣丁氏生子二,大平、大正。
□初次子 擴之 名源,妣趙氏生子三,大才、大唐、大庸。
善思長子 挺之 洛州刺史,遷太原少尹,改濮州刺史,開元初
為左拾遺遷中書侍郎又為絳州刺史後除員外詹
事。夫人裴氏生子三文、斌、武。
(嚴挺之,名浚,以字行。生卒年約673~約742,唐華州華陰
人,即今陝西省。史傳:《舊唐書》列傳第四
十九,《新唐書》列傳第五十四。)
善思次子 向 (應為「向之」。)乾元(758~760)
中為鳳翔尹。
(
《元和姓纂》:
方約,利州司功,生挹之、損之、挺之。
挹之 生丹,江陵令,生紳、綬。紳,光祿少
卿,生簡。綬,檢校司空、右僕射。
挺之 中書侍郎;生武,吏部尚書、鄭公。武
生楚卿、越卿、鄭卿。
損之 右庶子,生式、士良、士元。式,職方
員外。士元,國子司業,生纂。士良,江
州剌史;生謩,殿中禦史。
以上文段有岑仲勉校注頗多,內容詳細參考
《元和姓纂》。
)
卅二世
植之長子 元 行四,妣胡氏,生子三,萬十七、萬十九、萬
廿四。
植之次子 莊 行六,妣全氏,生子二,萬廿八、萬二十。
植之幼子 孝
久之長子 仁 行一,妣邱氏,生子二,萬二一、萬三一。
久之次子 友
久之三子 愛
拓之長子 大平
拓之次子 大正
擴之長子 大才 字濟時,妣萬氏,生子三,萬十一、萬十四、萬廿五。
擴之次子 大唐
擴之三子 大庸
挺之長子 文 字孟才,妣吳氏,生子二,萬六、萬八。
挺之次子 斌 字仲賢,妣何氏,生子三,萬七、萬九、萬十。
挺之幼子 武 字季鷹,以蔭調遷待禦史,拜京兆尹,封鄭國
公,遷黃門侍郎,節度劍南,破吐蕃加檢校吏
部尚書,永泰元年(765)薨,四十,贈尚
書左僕射,夫人李氏,生子五,萬一、萬二、
萬三、萬四、萬五。
(嚴武,嚴挺之子。名嚴八,因排行第八。諱
名武。字季鷹,封鄭國公。生於唐玄宗開元十
四年,即726年,代宗永泰元年卒於治所,
即765年,年四十歲。華州華陰縣人,今陝
西省華陰市。史傳:《舊唐書》列傳第六十七;
《新唐書》列傳第五十四。)
卅三世
元 長子 萬十七
元 次子 萬十九
元 三子 萬廿四
莊 長子 萬廿八
莊 次子 萬二十
仁 長子 萬二一
仁 次子 萬三一
大才長子 萬十一
大才次子 萬十四
大才三子 萬廿五
文 長子 萬六 名侊,擢進士,累官行軍司馬,妣全氏,生子
三,千十七、千十八、千廿一。公卒葬柳家塋,
夫婦同槨。
文 次子 萬八 名震,唐德宗(李適,779~805。)時
為興鳳)兩州(一陝西省漢中市略陽縣,二陝
西省寶雞市鳳縣。團練使,好興利除害,建中
(780~783)間為燕陟使,韋貞狀其第
一,治鳳十四年(唐無「治鳳」年號,有「怡
鳳」曆四年,676~679。),號稱清廉,
後山南西道節度使,卒贈太保,諡忠穆,從弟
紫金县鹧鸪塘庄严宗亲理事会 二〇〇九年中秋宗亲联谊活动公告 鹧鸪塘严氏全体宗亲、全体旅外宗亲: 为...
庄石宋,男,1963年4月生,上砂镇汤斜村人。现住北京市。任北京明智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80年...
第二辈:改朝停科举 避乱隐乡间严之华的少年时代是在弱肉强食的移民社会中度过的,经常都看到人们打架动...
空气动力学专家庄逢甘 空气动力学专家庄逢甘 庄逢甘小档案 中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专家。中国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