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风范岁寒间:读王炎森先生《北伐名将严立三》 | |
王月圣 “镶寒载冰梅竹松,坚持雅操岁寒问,楚中物望严张石,无愧岭峙节士风。”这首诗,直接抒发出对严立三、张难先、石瑛三位湖北名士人品德操的颂扬褒奖之情。这三位名士,在中国历史上早有“湖北三杰”、“湖北三怪”之称。杰,杰出也;怪,怪异者。杰,是指他们在战场上、政治上和事业上的成功;怪,则是对其性情耿直、刚正不阿的做派的戏指。关于这三位名人的“三杰”、“三怪”之说,有关记载早有评介,其轶事闲闻甚多,流传也较广泛,但均为褒扬之意。单说本书的主人公——祖籍湖北麻城的严立三先生,作为北伐名将的“常胜将军”,就因与蒋介石政见不合而一怒解甲,竟去杭州法相寺当了和尚,这个故事一直传为佳话,其人更令人敬佩。 严立三先生与本书著作者王炎森先生是舅侄关系,抗战期间,王老随省会迁至恩施,在金子坝省立农学院学习,常去舅舅府上叨扰,深受严先生教诲。王老对严先生平生德操知之甚详,为让后人了解严先生一生光明磊落、刚正不阿、严于律己之风范,值此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不顾年老体弱,手抖笔颤,仍日书千言,写出这本形似章回小说、实为传记文体的六万言长稿。作者凭着往昔的珍贵记忆,又遍阅众多史料,在众多文友支持下写成此书,实在令人钦佩敬仰。可惜王老无法与表弟——移居美国的严老之子严善明取得联系,更多有关严老的故事未能入撰。此书虽短,但从章节的铺排、行文的风范、遣词的随性、主题的鲜活诸方面来看,足见王先生治学之严谨与严老的情怀之深重。王老谦虚,对本书以编著之名义出版,但在我看来,本书虽录编了一些文稿,其实只是为了证明历史演绎的真实过程而已,大量穿插的个人回忆,才是王老真情实感的纯真表述。 阅读本书,能让读者深深品味出“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生命意义。辛亥革命前夕,慈禧当政,清廷无能,外夷横行,民不聊生,在这“国将不国”的危难时候,热血青年拍案而起,弃笔从戎,冲锋陷阵于生死战场。严立三护国之志,从军之举,十分鲜活地凸显出其正直善良的品格。文中涉及严老之聪慧敏捷,大段记录颇为生动,严立三的众多初时所读,皆能背诵,曾被授者称赞为“千里之驹”。当严先生考入军校后,又因才智过人而备受关注,并于未满20岁时为战局之略上书当局。民国十三年五月,严先生在黄埔军校担任训练部主任期间,与周恩来、叶挺、陈诚、叶剑英等同为师友。严先生治军、治学甚严,其记忆力惊人,学生多达4000人,皆能直呼其名。参与武昌首义行动后,严先生又与民主义士邓演达义结金兰,双双率部奔赴北伐前线,在战场上身先士卒,屡立战功,一路乘胜前进,势如破竹。其部纪律严明,主张“用人公开、经理公开、意见公开”,又提出“官长士兵化、士兵民众化、民众革命化”的口号,深得军心民心。严先生以“诫”立身,以“诚”待人,以“直”为官,以“清”涉政,虽战功赫赫,但仍受蒋系排挤。为不同流合污,只身出走,先至杭州法相寺出家,后曾隐入庐山为民,开荒种菜,砍柴为炊。 严先生严于律己、勤劳任事之品格,在本书中细节甚多;其在主政省民政厅期间,慎选廉吏,严惩贪贿,政绩昭著誉满江汉。因其清白耿直,时常受到排挤,真可谓“三上三下”跌宕起伏。抗战期间,严先生曾受邀参与政事,并自荐亲当“说客”劝蒋介石与共产党精诚团结并肩抗日。武汉沦陷后,严先生随省府迁往恩施,并曾主持临时省会政务,因与陈诚政见不和,居参政员闲职直至1944年病逝于恩施沙湾医院。严立三一生,以正义良德之特色立世,以洁身自好之本真做人,以廉洁奉公之品格为吏,以舍生忘死之气概从戎,真正令当今国人敬仰之极。 王炎森先生以朴实无华的文本特色,记录了严立三无私无畏的一生。此书,可为自身教书育人立德,可为后世人立言,可为当今从政者立镜。虽与严先生亲情相系,但秉笔慨然评说之风范,令读者深为感动。王先生因与严之关系,“文革”中曾饱受折磨,以至于严先生送其两本遗著,在抄家时也不幸遗失。现王先生于古稀之年为严立三著书立说,实为文化建设之表率,为政协文史之范章,是献给辛亥百年纪念活动的最真挚的礼品。 (王月圣 恩施日报) |
庄子学说推广计划:出版<庄子这一班>书籍及<说说唱唱庄子>CD 打造健康文...
在北方维新派最重要的舆论阵地是《国闻报》,它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家日报,1879年10月26日在天津...
同安莲湖村庄氏供奉着一尊称为祖王“庄府王爷”,据说明朝就有了,现在同安其他庄姓村落也有供奉庄府王爷...
【作者】王洪波 【内容提要】傅佩荣,1950年生于台湾,祖籍上海。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
本会订於本月廿九日(星期日)晚上八时,假兰花(巴生)大酒家庆祝成立13周年纪念「庄严13,放眼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