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两批,一组去金门,另一组到高雄,邀请更多宗亲回来。”走进祠堂,恰逢怀恩堂董事会开会,商量赴台联谊一事,78岁的董事长庄恭标带头表态。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祥露庄氏祭祖的日子,迁居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的庄氏宗亲,不少人都会赶回来。
“庄氏祠堂,又称怀恩堂,是祥露庄氏开基祖勤励公明永乐年间择地而建,距今数百年。”73岁的庄友贤介绍说,虽历经风雨及数次修葺,其古色古香的建筑风貌犹存。最近一次修缮在2005年,扩建左侧护厝,及周边围墙和大门,怀恩堂始得今貌。“祖祠是海内外庄氏后裔的根脉,修建过程中,海内外庄氏宗亲全程参与了筹划,并纷纷捐款。”庄友贤说。院内一块“修缮怀恩堂碑志”,见证了台湾宗亲的祖地情深:台湾各地宗亲共捐款20余万元。
怀恩堂,是一座典型的闽南传统建筑,土木石结构,抬梁式构架,悬山顶,由前后两进主体建筑及护厝组成,筑造精巧。尤其祠内木雕、石雕十分精美,木雕的狮子、花卉,石雕的虫鸟、麒麟,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之所以叫‘怀恩堂’,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呢!”庄恭标说,明宣德年间,勤励公兄长永吉公遭人诬陷入狱,勤励公变卖家产赴京申冤,得到藩府彭公、臬司王公、邑侯朱公等人相助,永吉公得以出狱,勤励公遂作怀恩记藏椟于祠堂祀之。经此劫难,庄氏后裔为感念诸公恩典,祥露家庙故号“怀恩堂”。
怀恩堂的源远流长,与世代传承的庄氏家训息息相关。《祥露庄氏族谱》记载,勤励公积德行善,作家训十则,以诲子孙,曰“奉祖先、孝父母、亲兄弟、和姐妹、睦乡邻、教子孙、修德行、戒恶习、奖名节、讲勤俭”。数百年来,“家训十则”代代相传,衍播两岸,流淌进每一位庄氏后裔的血脉中。时至今日,家庙内的朗朗书声,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今人唯有从留存的一副楹联,“锦绣尊严日月昭钦崇礼典,怀恩懿训世代传笃念伦常”,窥知庄氏一族严谨的家风。
“遗千金不如传一经。”庄恭标告诉记者,“庄氏家训,内容包括修身养性、亲邻相处、持家治业等各个方面,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董事会正考虑把家训装订成册,并邀请专家解读,在每年祭祖的时候,组织全体族人、宗亲学习,以最好的方式把“庄氏家训”传承下去。
“怀恩堂还有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跟随庄友贤来到左侧回廊,一块两米见方的碑刻映入眼帘,碑首雕“二龙戏珠”,基座刻“瑞兽麒麟”,抬头上书“重修怀恩堂碑记”七个大字,落款为“同治癸酉年九月立”,数百年的风雕雨蚀,碑刻有所破损,不少文字已无从辨识,大体是怀恩堂由来、修缮因由云云。“这是祠堂首次大修时所立,距今已经140多年,它是庄氏祖祠百年变迁,及庄氏世代繁衍、迁居海外的最好见证,希望文物部门尽快进行维护。”庄友贤说。
得益于良好的家训族风熏陶,祥露庄氏一族名人辈出,仅迁居台湾地区及东南亚等地的庄氏后裔,在史册上留下不少浓重笔墨。爱国华侨庄银安,是辛亥革命的坚定支持者,长期担任南洋各埠中国同盟会总代表,一生投身民族大义。此外,明末清初,勤励公派下六房后裔渡海去金门,定居西埔头,为金门庄氏始祖。其后不断迁居澎湖、马祖及台湾岛。如今,金门庄氏后裔逾2000人,其中原金门议长庄良时便是祥露裔孙。近年来,金门庄氏宗亲经常组团返乡祭祖。
本报记者 刘深魁 通讯员 郑美玲
点评>>>
海沧区文化馆副馆长黄达绥:祥露庄氏祠堂,连同留存的碑刻、木雕、石雕等,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尤其对于研究闽台两地的家庙类型及演变有较高的价值。同时,该建筑所蕴含的独特祠堂文化,对海内外庄氏后裔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拉近了两岸庄氏宗亲的血脉亲情。
第七届世界庄严宗亲恳亲大会—《海峡视点》 ...
高雄市庄氏宗亲会理事长庄启义宗长简介 主办台湾地区全国庄严宗亲第二次联谊大会的高雄市庄氏宗亲会理事...
姓名:(中)莊丁旺(英)Cheung Teng Ong 1963年生於霹靂金寶,成長於下霹靂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