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思想中的道与气 (五)

 《庄子》书中虽然重视“阴阳”或“气”,但大多不作为最终的肯定性命题,《知北游》中的“通天下一气耳”是一例。《人间世》虽然说了“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但随后便说“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虚”的目的是为了得“道”。《大宗师》虽然说了“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但在此之前已有“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此句中的“造物者”,司马彪《注》云“造物者为道”。《田子方》中老聃在讲到“吾游心于物之初”时虽然说了“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此句有《易》泰卦之义,成《疏》:“肃肃,阴气寒也;赫赫,阳气热也;近阴中之阳,阳中之阴,言其交泰也”),但在此句之前有“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尝为汝议乎其将”,郭象《注》云“试议阴阳以拟向之无形耳,未之敢必”,成《疏》亦云“夫至理玄妙,非言意能详,试为汝议论阴阳,将拟议大道,虽即仿象,未即是真矣”。《庄子》书中对“阴阳”或“气”的重视,大多为“拟议”“仿象”之辞,较为正面的表述则是《则阳》篇所说的“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似可说,《庄子》书中的气论思想大多带有“反命题”的性质;那么“正命题”若不是来自《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是否就来自儒家的易学呢?

  《知北游》篇云:

  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成《疏》:“气聚而有其形,气散而归于无形也”),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成《疏》:“夫从无形生形,从有形复无形质,是人之所同知也,斯乃人间近事,非诣理至人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

  这段话又是对于气论思想“不形之形,形之不形”的“反命题”。另应注意的是,这段话指出了气聚而有形、气散复归于无形的思想在当时已是“人之所同知也”,“众人之所同论也”,道家对此已不屑于“所务”,而更强调“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道不可闻”。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庄子》书中的气论思想,并非道家刻意首创的思想,而是取之于当时比较流行的思想。这一可以说明:比之于简本《老子》和《太一生水》,何以“气”(“阴阳”)在庄子思想中的位置有了提升;二可以说明:何以气论思想被庄子及其后学认为“终不近道”。

<<:  夜读《庄子》之帽子鞋子与驴子

>>:  庄子思想中的道与气 (四)

湖北江陵谱载文一则2

(此文录于湖北省江陵严氏族谱所载文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湖南省华容县送来湖北江陵普济观严姓启 启云 ...

国学大师严复

严复(1853——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少年时期,严复考入了...

爱国华侨庄材鳅

庄材鳅(1892~1957年) 庄材鳅,字文其,晋江三光天村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生。幼失...

最新资讯

新 春 賀 辭 各位宗親、各位朋友: 萬馬奔騰迎新歲,四海同春納祥瑞。在中華民族傳統佳節──甲午馬...

永定严氏族祖先从子陵公迁福建流程

综合我族永定严氏和江西、广东严氏《族谱》,我族祖先从子陵公隐居富春山开始,总结如下:富春山隐居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