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春山始祖子陵公至永定始祖令明公一脉历代世系
(录《福建永定严氏族谱》)
第一代
子陵公 原名庄光,号遵,别号狂奴,会稽郡余姚人,生于西汉建昭二年甲申岁(公元前37年)。妣梅氏、朱氏(或王氏),生殁葬失考。光公乃助公之曾孙,良国公之孙,士贵之子,少年与光武帝刘秀同学于西安,善从郑敬讲书,学问渊博。一生耕钓为生。
公元25年,62岁的光武帝领导绿林军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了东汉王朝,以洛阳为都称帝,为了笼络天下贤才,忽然想起余姚的严子陵来,要子陵公在朝廷为他效力,欲封子陵公为御前谏议大夫,给光武帝出计谋,平治天下。于是,派人到余姚诏严子陵,请他入朝为官。
子陵公深知光武帝心胸狭窄,伴君如伴虎,视富贵如浮云,不入仕途,为了摆脱光武帝
纠缠,远徒山东,到泰山北躲了起来。
光武帝派出的人找不到子陵公,就在全国各地广帖《皇榜》,征召子陵公做大官,子陵公在全国出了名。最后,子陵公还是被找到了,没有办法,才来到京都洛阳。
善于投机钻营、阿谀顺旨的大司徒侯子房(又名侯霸)想讨好子陵公,跟严子陵恢复旧友关系,写了一封信叫亲信送到严子陵住的禁卫军馆舍去,要严子陵给他回信,反而在严子陵的回信中被子陵公转弯抹角骂了一顿,他侯子房怀恨在心,把严子陵的回信递给光武帝看,想让光武帝为他出气。
光武帝气量比侯霸大些,心里却不痛快。亲自到禁卫军馆舍看望子陵公,相求严子陵入仕,为他尽忠效力。子陵公不从,光武帝便请他去皇宫讲堂叙旧,聊天累了子陵公倒头便睡,光武帝便在旁边躺下。有一次,子陵公与光武帝同榻而卧,子陵公足加帝腹,不料此事被侯霸知道了,侯霸想借机报复加害于子陵公,让星象官出面在御前奏曰:“昨晚客星侵犯子微垣,离帝星非常近。”光武帝知道是昨晚同严子陵共卧讲堂的事情,并不介意。后来,光武帝干脆强行任命子陵公为御前谏议大夫,执掌议政。为光武帝治理天下出谋献策,允许在帝座前直接提意见。光公坚决不接受、不到职。最后,光武帝终于死了心,允许严光离京归隐。光公离京后,便隐居富春山,把家眷夫人梅氏和儿子庆如带去,梅氏在富春山病故,续弦朱氏。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子陵公回到了余姚老家。光武帝再一次特别征召严子陵,严子陵也再一次地谢绝了。公元43年子陵公逝世,享年81岁。光武帝伤感而惋惜,下诏会稽郡余姚县赐其家银百万两,稻谷一万担。从此,子陵公在全国更加出了名,成了中国历史上闻名遐迩的人物。
因为庄严同为一姓,同名同姓者天下不止一二人,加上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破四旧、立四新”的浪潮中,全国各地
的《族谱》大多被焚毁。“改革开放”以后,全世界华人纷纷回到祖国寻根问祖,于是,在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修谱热”。把严子陵共认为祖宗。
子陵公葬浙江余姚陈山(今双河乡安山桥北),南宋嘉定年间,陈山光公墓旁建高风阁,办高风书院,今已淹没,只有一块墓碑保存在峙山公园内。传子:庆如、思兴。
子陵公的配偶:梅氏和朱氏,生、殁、寿、葬均缺考。分析:梅氏可能是原先在余姚安居时原配,生庆如公;朱氏可能是在富春山隐居时续弦所娶,生思兴公。
第二代
庆如公 光公长子,于公元41年迁回余姚。可能他是出生于余姚,系梅氏所生。
思兴公 光公次子,公妣生殁葬失考,居睦州严州府桐庐县(睦州在唐代改为严州府)。可能他是出生于桐庐,系后母朱氏所生。传子:孟华、孟风。
第三代
孟华公 思兴公长子,公妣生殁葬失考。传子:义仙。
第四代
义仙公 孟华公之子,公妣生殁葬失考。传子:仪仲。
第五代
仪仲公 义仙公之子,公妣生殁葬失考。传二子:幼初、幼成。
第六代
幼成公 仪仲公之子。公妣生殁葬失考。传子:用宝。
第七代
用宝公 幼成公之子,公妣生殁葬失考。传子三:一郎、二郎、三郎。
第八代
二郎公 用宝公之子,公妣生殁葬失考。传子:进卿。
第九代
进卿公 二宝公之子,公妣生殁葬失考。传子:元义、元高、元夫、元旭、元忠。
第十代
元高公 进卿公之子,公妣生殁葬失考。传子:以祥、以泰。
第十一代
以泰公 元高公之次子,公妣生殁葬失考。传子:辅相。
第十二代
辅相公 以泰公之子,公妣生殁葬失考。粱大同年间官豫州牧,掌管养殖业。传子:立仁。
第十三代
立仁公 辅相公之子,公妣生殁葬失考。传子:宗汉。
第十四代
宗汉公 立仁公之子,公妣生殁葬失考。传子:挺之、持之。
第十五代
挺之公 宗汉公之长子,公妣生殁葬失考,官跻尚书。传子:季鹰。
第十六代
季鹰公 挺之公之子,公妣生殁葬失考,唐天宝年间官剑南节度史,授封郑国公,传子:伯举、仲举。
第十七代
仲举公 季鹰公次子,公妣生殁葬失考,传子三:量材、量政、量贤。
第十八代
量政公 仲举公之次子,妣黎氏,公妣生殁葬失考,传子:镇枢、镇机、镇极、
第十九代
镇极公 量政公之三子,公妣生殁葬失考,传子:天民。
第二十代
(江西宁都县严坊村、东韶村尊为肇基一世祖)
天民公 镇极公之子,讳陶,名伯生,字从善、天民公出生地:浙江省严州府桐庐县。生于大唐开成戊午年(公元838年)正月初一日午时。在唐王朝朝廷里为官。殁于后梁乾化壬申岁(公元911年)三月初三日吉时,享寿七旬加九。公葬本村后田礴原,甲山庚向蟠龙形。
陶公于唐懿宗咸通年间(公元871年)三十四虚岁登进士任中顺大夫,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三十七虚岁授金紫光禄大夫判外台司天大监。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四十三虚岁因避黄巢起义军之战乱,携家小迁徒江西虔州赣水墨洞隐居。唐昭宗乾宁乙卯〔公元895年〕徒虔化县泰平乡兴教里后田密石寨〔今江西省宁都县洛口镇严坊村〕,见此地山水秀丽,遂筑室定居。陶公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告老之年,积善好施。在本里捐建广慈寺一座,施田1500担,助学济世。传子四:节用、节信、节评、节卿。
妣瞿氏,恩授诰命夫人,生于大唐开成戊午年(公元838年)二月初八日午时。逝于后
梁贞明己卯年(公元919年)五月十九日吉时,享寿八旬加二。妣葬广昌县燕子石田螺坑,壬山丙向狮形。
第廿一代
节用公 天民公长子,讳机,生殁失考。妣谢氏,生殁失考。公妣同葬本里严坊旌山岭,乾山巽向人形。子三:道清、道泽、道浦。
节信公 天民公次子,讳权,唐昭宗时任御前都统太尉。妣丁氏,公妣生殁失考。公
妣葬本里管源赖家屋后,坤山艮向,仙人放担形。子九:道济、道源、道明、道初、道昭、道立、道成、道泰、道宏。
节评公 天民公三子,讳衡,妣黎氏,公妣携母始徒本里苎岭,又徒广昌燕子石,再徒建昌新城榉溪居住。公妣生殁葬失考,后裔未详。
节卿公 天民公幼子,讳衍,唐乾符己亥年(公元879年)六月初二日生,后唐长兴壬辰年(公元932年)九月初九日殁。妣谢氏,生殁失考。衍公于唐天复辛酉年徒本里清泰乡东韶村居住。公妣合葬本里,壬山丙向,蟠龙形心乳穴。子二:道学、道德。
第二十二代
道学公 节卿公长子,讳一,行三郎,唐天佑乙丑年十一月初一日生,殁缺载。妣胡氏,生殁缺载。公葬本里大岭屋背,妣葬本里河塘隘口龙形,子嗣未详。
道德公 节卿公幼子,讳一中,唐天佑丁卯年(公元907年)七月二十五日生。妣毛氏,唐天佑乙丑年(公元905年)三月初二日生。公妣殁缺载。一中公于粱贞明年间任广州牧史。公葬本里竹迳未山丑向虎形。妣葬本里背岭。传子一:显。
第二十三代
显公 道德公之子,讳炽,后梁贞明己卯年正月二十日生,殁失考。公于后周太祖广顺年间任徐州太守,世宗显德年间任河南节度史。妣瞿氏,贞明戊寅年九月初一日生,殁失考。公妣归葬本里水口东岭,风吹罗带形同心穴。传子:俊郎。
第二十四代
俊郎公 显公之子,讳大秀,字正邦。宋太祖乾德年间(公元963年)任荆州通判,后升任夏州牧史。老年生归故里。妣龙氏。公妣生殁失考。公葬八都其塘仗打鼓形,妣葬六都旗岭虎形。传子二:守信、守用。
第二十五代
守信公 俊郎公长子,讳吞,宋建隆二年壬戍岁(公元961年)生,殁缺载,妣刘氏,生殁缺载。公于咸平三年任武宁县尉,归葬本村官墓下严屋后下山蛇形王字穴,妣葬夫坟侧。传子一:嘉富。
守用公 俊郎公幼子,讳行四,宋太祖乾德四年(公元966年)三月初十日生,殁缺载。妣谢氏,宋乾德二年甲子年(公元964年)生。继妣卢氏,生殁缺考。公于宋真宗景德
元年甲辰岁(公元1004年)任凉州太守。公归葬本村背岭垅,甲山庚向风吹罗带形,二妣葬
四都郑家田及杨家埠二处。传子一:嘉贵。
第二十六代
嘉贵公 守用公之子,讳尚贤,妣卢氏,公妣生殁缺载。公葬三都乐源垅,猛虎跳墙形,
坐向缺载。妣葬四都太阳坳。传子四:仲资、仲贤、仲信、仲盛。
第二十七代
仲资公 嘉贵公长子,讳行十郎,妣黎氏。公妣生殁缺载,同葬本村背岭墩前。子三:安善、德善、思善。
第二十八代
安善公 仲资公之长子,讳行七郎,妣陈氏,,继妣廖氏。公妣生殁缺考。公葬本村后严坊屋后象形,妣葬四都陂头扶椅形。子三:国政、友信、大方(过继思善公为嗣)。
德善公 仲资公之次子,讳行九郎,生殁失缺。妣李氏,约生于公元1019年宋真宗天僖三年己未岁,月日不详,殁失缺。公于宋神宗熙宁(公元1068-1078年)年间,由江西转运史改任湖广黄州太守。家居黄州黄梅县。公妣归葬四都杨家埠亥山己向。传一子:献轮。
思善公 仲资公之幼子,讳行十郎,宋仁宗景鱼句 三年〔公于1036年〕丙子岁 生,殁 失 缺。妣卢氏,继妣黎氏,二妣生殁失考。公于宋神宗熙宁年间任韶州经略抚史。公妣同葬四都石头泽扶椅形,丁山未向。二妣未生育,立胞兄安善三子大方为嗣。
第二十九代
献轮公 德善公之子,讳钦和(粤北族谱)、号、生殁均缺载,妣赖氏,生殁失考。干部合葬金鸡窠,癸山丁向,金鸡孵卵形。子二:文警、文清。
据《江西宁都厚田严氏十三修大成族谱》载:德善公官黄州太守,家居黄州黄梅县“子宦居于斯四世”。黄梅县在湖北,“子宦”就是献轮公,他在黄梅县有官职。“居于斯四世”就是说从德善公起,四代人:即德善公、献轮公、文警公、九龄公,都在黄梅县当官。
第三十代
文警公 献轮公长子,讳、号、生殁失缺。妣黄氏,生殁不详。公妣合葬黄沙柜山岽,巳山亥向,螃蟹游湖形。子二:九龄、九立。
註注:我族枫林手抄谱载:宋哲宗元符三年(误写为元和三年)即公元1100年徒迁福建汀洲府上杭县严丰畲,又移柜山岽。
文清公 献轮公次子,移居延平府永安县,其余未详。
第三十一代
九龄公 文警公长子,妣沈氏,继妣罗氏。公妣生殁不详。合葬于大塘坑酉山卯向,猛虎跳墙形。子一:泰盛。
九立公 文警公次子,妣陈氏,公妣生殁嗣未详。公妣合葬于犁头坑,壬山丙向。
第三十二代
泰盛公 九龄公之子,生殁未详,妣黄氏。公任福建汀洲府知府,入闽始祖。公妣合葬于蒲竹窠丙山壬向,坐人形穴。子二:留福、留英。
广东古野提供的《赤山严氏族谱》摘录:“江西宁都东韶人氏泰盛,原任汀洲刺史,解组后未回故里,寓居宁化石壁,后入藉汀洲府上杭县严丰畲大竹园”。
第三十三代
留福公 泰盛公长子,生殁嗣未详,妣曾氏,留住严丰畲大竹园,属姨亲结配。
留英公 泰盛公次子,法名大一郎,妣尤氏,妾李氏。公妣生殁不详。相传公任汀洲府尉,中年辞职,约于南宋宁宗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举家迁徒广东大埔县西河镇车上村龙颈坪,祀(si司)奉惮槐(dan丹huai怀)祖师,殁后葬于太宁甲园村九莲寺下左侧。妣葬大郑坪柏子树下,其碑镌公名号。子一:慈庆。
第三十四代
慈庆公 留英公之子,法名念六郎,妣黄氏,继妣陈氏,公妣生殁失考,葬黄沙郑坪。子四:十三郎、十四郎、十九郎、二十郎。
第三十五代
十三郎公 慈庆公长子,讳子铭,妣陈九娘、尤大娘。公妣生殁失缺。公葬车上黄郑溪背树下。妣葬黄沙郑坪。子三:令光、令明、令文。
十四郎公 慈庆公次子,讳子安,后裔迁广东大埔高陂、龙川、青坑、东石等地。
十九郎公 讳、妣生殁葬不详。后裔迁广东河源。
二十郎公 无嗣。
第三十六代
令光公 十三郎公长子, 法名万一郎,留居广东车上,后裔移居大埔茶阳镇。
令明公 十三郎公次子,法名万二郎,原妣阙念一娘,继妣尤氏二娘,李氏三娘。于南宋度宗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左右由广东车上村移我枫林肇基。
令文公 十三郎公幼子,移居广东大埔高陂古野村。
令康公 留居广东车上,后裔移居大埔高陂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