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庄姓源流

庄姓源自芈(音m )姓,芈为颛顼五代孙季连之姓,其后裔受周封于楚,春秋楚国国君芈旅去世后,谥号“庄”,史称楚庄王,子孙以其祖上谥号为氏,成为庄姓。
刘秀建立东汉,其同窗庄光不愿为官,归隐山林,刘秀子刘庄继位为汉明帝,庄光避讳改庄姓为严姓。史载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耕钓于富春山,历史上著名隐士。严姓子孙繁衍各地,至魏晋时,多数复姓为庄,但山陬海隅偏僻之地,未必改回而仍姓严,故史有“庄严一家”之说,还流传《庄严二姓不通婚祖训诗》,诗曰:“嘱咐严家,与庄同姓。因前避讳,改严别丁。虽分二姓,结婚勿成。宗人误犯,子孙凋零。周公制礼,不婚同姓。上下相承,嘉言要领。礼经重义,诵读知敬……”
庄姓郡望称“天水衍派”、“天水传芳”,堂号有“南华堂”等,但台湾庄姓向以“漆园”子孙自居自豪。典均出自庄周,庄周曾做过漆园吏,又著《南华经》。
庄姓入闽始祖庄森,河南光州固始人,唐末五代入闽,卜居永春之桃源里。子孙繁衍,人才辈出,形成“桃源衍派”。桃源庄氏家庙中厅联曰:“自唐发祥以来,看鼎甲簪缨,钟灵锦绣无双地;由闽著姓而后,任吴齐浙粤,本溯桃源总一家。”其中十世孙庄夏,宋淳熙八年进士。庄夏政绩显著,宁宗诏赐泉郡旧时府学遗址为其建造府第,由永春桃源迁来居此,今泉州庄府巷由此得名,简称庄巷。子孙远播闽、粤、江、浙、赣、川、台、港各地和东南亚各地。
庄姓往台湾的迁播,始于郑成功收复台湾,庄姓随军渡台;台湾建府建省后,更多庄姓陆续入台。
如今闽台庄姓大致有如下几个分支。
两岸黾山庄氏黾山即今南靖县奎洋乡。宋南渡时,永春桃源庄氏十二代孙庄孙,迁居晋江青阳,再传至四世庄三郎,于元延七年迁居南靖黾山,后裔子孙有140多人于明万历廿八年(1600年)始陆续渡海入台,多数是逃荒去台开垦谋生的,后来也有随郑成功军队渡海的。后续入台多数居住台北,子孙众多,人才辈出。奎洋乡今村村通公路,从厦门或漳州乘车到奎洋乡,十分方便,两岸黾山庄氏宗亲,近年又开始互访探亲。
晋江青阳庄氏晋江青阳古山公十一世孙庄颖,子六,分六大房,有众多子孙旅居印尼、台湾等地。青阳庄氏家庙,始建于明弘治年间,清代和1980年先后重修,雕饰精美,布局严谨,颇具特色,为研究晋江祠堂格局实物依据。
泉州庄际昌庄际昌状元祠建于明末,位于泉州文庙西侧。庄际昌原籍永春,明万历四十七年中状元,为官廉正,善于诗文,乡建此状元祠,以为纪念,供族人祭祀,今海外侨胞和海峡台胞常来认祖拜祭,捐资修缮。
祠堂三开间,三进深,主厅联曰:“品比青阳梅树,玉洁冰坚,不愧大魁天下;学宗沐泗杏坛,升堂入室,证拟仞数宫墙。”对庄际昌品德、才能,赞颂有加。
泉港区庄氏亦出泉州庄夏。很多族人旅居南洋和台湾。台胞大宗祠始建于嘉庆十四年,1985年捐资重修。
惠安霞张庄氏庄夏十五世孙庄福于14世纪中后期由泉州庄府巷迁居惠安城关霞张开基,至今已传20代,在村人口1500多人,在外分布台港澳和东南亚各国。
霞张庄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中厅奉祀福建和闽南始祖庄森和庄夏。柱联曰:“宋代祖孙三进士;清朝兄弟俩居官。”显耀先祖人才杰出。宗祠与各房祖厝(也称各房小祠堂)前面大埕连成一片,2000多平方米。1992年重修一新。霞张庄氏旅居新加坡很多,也在台湾繁衍子孙很多。
惠安梅庄庄氏梅庄庄氏开基祖传至今20代,2400多人,先后迁居台湾多人。梅庄庄氏家庙始建于明崇祯年间。

<<:  《毗陵庄氏族谱》八修谱牒完成

>>:  转录一位旅居国外严氏宗所编谱志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严氏族谱5

嚴氏世譜里域考  嚴氏自明以來漸稱繁衍舊居霞海之佛堂古名鄧村聚  族而處其他如晏鏡那樂灣諸村雖僻處...

重庆市酉阳存谱序摘抄

严氏家谱序 (重庆市酉阳县天山堡存黔南严氏族谱序中一篇) 欧阳公有云,子孙不知姓氏所由来,以昧昭穆...

第九届世界庄严宗亲总会恳亲大会会议流程

报到地点:汉来大饭店巨蛋会馆9楼宴会厅(高雄市左营区博爱二路767号)入口处新荣街电话:07-55...

晋江青阳庄氏震福公会教育基金奖励29名大学生

9月1日上午,晋江青阳震福公会慈善教育基金会召开2008年大学生励志奖学座谈会,基金会分别给予考上...

广东省汕头潮阳区贵屿镇庄氏辈序及资料

广东省潮阳区贵屿镇玉窖、后望、新厝、泗美村庄氏源自福建泉洲晋江县桃源里,贵屿玉窑五世祖易之公是位博...